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山西晋南民俗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10:15

  本文关键词:山西晋南民俗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晋南民众 民俗体育 现状调查 发展对策


【摘要】: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岁月长河的积淀中,56个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灿烂多彩的民俗文化。民俗体育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反映了各个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社会生活等相关特征,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来袭,本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晋南民俗体育作为民俗体育的一部分,尽管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活动,同样处在这样的困境之中。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晋南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对策,旨在推动晋南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和归纳等研究方法,在体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对晋南民俗体育的现状展开调查,旨在找出晋南民俗体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发展对策,具体研究思路如下:首先,笔者在绪言里阐述了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通过对民俗体育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界定了民俗、民俗体育、晋南民俗体育的概念,并确定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主要阐述了晋南民俗体育产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界定了晋南地区的区域范围,并介绍了晋南地区民俗体育项目的分布概况。此外,本文还对晋南民俗体育文化进行了剖析,分析了晋南民俗体育所具有的地域性、历史传承性、娱乐观赏性、项目丰富多样性、变异性、依附性等文化特征;揭示了晋南民俗体育的社会价值: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价值、发展娱乐健身的价值、推动经济发展的价值、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等。第三,将晋南民俗体育项目按照起源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民俗节庆类、生产生活类、娱乐游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四类。此外,本文根据各县志,对晋南民俗体育4类项目中分布区域比较广的项目进行了分析与统计。第四,对晋南民俗体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了:被调查人口的基本结构;职业、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年龄与认知路径的关系;晋南民俗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晋南民众在了解程度、重要程度、喜爱程度、行为意愿四个层面上对民俗体育的认知态度;晋南地区群众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概况。晋南民众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动机依次为:愉悦身心、增添个人爱好、丰富生活、传承文化、加强人际间交往沟通、增加收入、其他。调查表明,晋南民众认为阻碍民俗体育发展的因素依次是传承人老龄化、项目后继无人;政府支持、宣传力度不够;民众认知度低;民俗体育项目表现形式缺乏创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最后,根据调查现状,本文提出了晋南民俗体育存在的问题:晋南民俗体育原生态生存环境的改变;城镇化过程中晋南民俗体育传承日渐式微;政府支持、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民俗体育发展日趋功利化、商业化;民俗体育的政策法律法规不健全。此外,本文提出了晋南民俗体育的今后的发展对策: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民俗体育基础环境;注重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新的旅游文化;发挥学校教育作用,让民俗体育融入体育课堂;加快国家法制建设,完善民俗体育管理制度;找寻易于推广的民俗体育项目,融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5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奇;;关于民俗体育的概念与研究存在的问题——兼论建立民俗体育学科的必要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汪蓉;;我国民俗体育的特征及其传承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李红梅;郑国荣;方千华;;论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郎勇春;李刚;李伟艳;;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演进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张国栋;刘坚;李运;康瑶;陈斌;郑国华;;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邱少茹;;闽台民俗体育刍议[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柯玲;邵荣;;中国民俗体育学探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8 桑全喜;;我国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王敬浩;周爱光;;民俗体育对身体和谐的建构——谈民俗体育的发展逻辑及其现代道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10 朱波涌;蒙祖兵;;浅谈传统民俗体育资源的市场开发[J];商场现代化;2008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国栋;;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杜学工;;民俗体育与妇女体育文化自觉[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3 王若光;;天人合一:中国民俗体育之精意[A];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李远;;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于海娟;;从风筝节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俗体育的现代流变——以潍坊为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王铁新;;民俗体育文化特性诠释[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7 樊永强;;试论民俗体育发展对农村居民全民健身推动作用——以陕西省长武县民俗体育个案为例[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刘景辉;研讨妈祖民俗体育项目[N];湄洲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思宇;民俗体育如何与产业联姻?[N];延边日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磊;北京胡同游要添民俗体育[N];中国体育报;2002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林文君;民俗体育旅游的市场涅i弥穂N];贵州民族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卢苇;民俗体育扮靓京城百姓生活[N];中国体育报;2014年

6 孙晋海;对民俗体育的价值性思考[N];工人日报;2014年

7 张英敏;精彩上演[N];中国体育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若艺;民俗体育在城市中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肖艳光;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俗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丛丛;沈阳市区民俗体育项目的分类及推广价值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作文;湘西民俗体育渊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铁新;晋南地区民俗体育生存与发展的社会与文化学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斌;中葡民俗体育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曾阿红;闽台客家民俗体育融合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程超民;社会变迁视域下我国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淼;江苏省民俗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和态势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刘杨洋;“鄂西圈”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95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95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3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