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中灾害教育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23:04

  本文关键词:体育教学中灾害教育实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教学 灾害教育 实践


【摘要】:本文依据体育教学与灾害教育的共通性,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课本身得天独厚的优势,讨论通过体育教学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灾害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并对其具体方法和途径进行实践验证。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寻求科学的传授方式把灾害教育融入体育课堂以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较系统的学习了解各种灾害常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应急避险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在自然灾害、意外和突发事件中冷静处理事件的能力以及在危机来临时所必需的身体素质,有效的保护自己也帮助他人。达到填补灾害教育缺口的同时,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增强体育课的适用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首先搜集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针对灾害教育呼吁式、介绍式的研究形式,着重灾害教育的具体实践,把灾害教育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情境模拟游戏、应急反应、防灾演习、实际演练操作等灾害教育的知识融入到先天实践性强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并根据灾害教育和体育课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出包括对灾害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灾害意识的现状、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以及参与体育课后对其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并针对实验组将灾害教育融入体育课后体育课专项成绩、灾害素养以及应急反应、逃生技能测试等方面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分析实验组学生在灾害意识、防灾抗灾技能、应急避险能力以及体育专项课程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经过相关测试与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验收,实验结果说明,在体育课中融入灾害教育不仅有利用学生灾害意识的养成、增强他们的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培养其沉着冷静、坚忍不拔、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对其体育专项课的成绩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加强锻炼、热爱体育活动、乐于交往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要融入灾害教育,让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首先要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其不断学习防灾、抗灾、救护知识与技能,并将其科学的嫁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使得灾害教育与体育教学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运用与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增强灾害意识,增强应对灾害生理与心理的承受能力,当面对灾害时,能在有效的时间内组织学生逃生。在体育教学中要遵循体技能发展的规律,加强锻炼学生基本运动体、技能,增强其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活动能力的同时可以运用情景模拟与体育游戏等教学方法,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引导,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探索的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鲁川;关于灾害实质的若干哲学思考[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2 段华明;灾害与人类社会[J];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3 胡宇崴;;防范未来灾害[J];大学生;2012年12期

4 徐保风;论灾害的伦理二重性[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5 杨逾,刘文生,冯国才;中国可持续发展观的灾害学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张英;何亚琼;李春梅;罗星薇;;我国灾害教育研究基本问题综述[J];教育学报;2012年05期

7 E.勒普安特 ,江小平;社会学家与灾害[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8 金磊;关于编制《中国灾害年鉴》的思路与建议[J];统计与信息论坛;1999年04期

9 王群星;我国灾害综合评估现状及评估指标初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年01期

10 黄天元;;灾害及其系统浅论[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仲桂;;灾害与灾害经济的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黄邦升;;关于建立灾害生态学的思考[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欢迎订阅2011年《灾害学》杂志[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灾害学》杂志征稿简则[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5 ;《灾害学》杂志征稿简则[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许厚德;;减轻灾害的国际行动[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宋正海;;历史灾害学在中国产生和崛起的基本历程[A];地质学史研究会第1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褚鑫杰;;灾害法学研究[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湖北省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褚鑫杰;;灾害法学研究[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欧阳恩钱;;论核灾害应对的适应性制度[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友苏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公共灾害学:新领域·新挑战·新使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张克敏;宏观视野关注灾害[N];学习时报;2012年

3 谭徐明;《人为的灾害》与灾害问题的探索[N];中国水利报;2005年

4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 金磊;城市灾害学及科学体系建设构想[N];中国建设报;2007年

5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丁志刚;建立新兴交叉学科:灾害政治学[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金磊;中国需要“城市灾害学”的教材[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杨宇东;泪水哀悼过去 理性建设未来[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上海市科技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本报高级记者 姚诗煌;科学救灾彰显力量之源[N];文汇报;2008年

9 盖春英;从交通事故到交通灾害[N];北京日报;2006年

10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教授 段华明;灾难蕴涵的生机[N];南方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黎明;灾害管理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于志勇;明清内蒙古中西部的自然灾害与救灾措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严文;减灾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05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205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a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