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省运会后体育场馆的持续利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湖北省省运会后体育场馆的持续利用研究
【摘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也促使体育产业从老一代思维方式因国际交流的不断开展和承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而向市场化改变,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却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它利用得当,从而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促进体育文化的提升和群众体育生活的深入;另一面是大型体育场馆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赛后利用率低、难以收回成本,为社会带来沉重的包袱。这些资源是我国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的,如果不进行合理利用,不仅使国家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也使人民群众的个人权益受到了损害,这就是一种浪费,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更应该加快步幅去改变它。这就迫使有关体育产业链的各个部门尽快的解决现有的矛盾和问题,合理化利用市场进行自我创收,在现有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为大型体育比赛所建造的体育场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新契机。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大众健康理念的认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人们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欲望,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用于人民群众的体育场馆满足不了13亿人对健身场地的迫切需求,大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与现有为大众健身所使用的体育场馆不足的情况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借助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湖北省的数据库,联系湖北省大型体育场馆的实际现状,对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结合前辈的研究结果,与专家提出的有效意见和建议,针对现在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利用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当前湖北省体育场馆资源现状中存在的最紧迫的问题,并在科学论证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及充分开发利用场馆资源的运营举措。从而探索出一条湖北省运动会后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缓冲大众对体育的需求与场馆不足的矛盾,为湖北省体育规划和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湖北省体育场馆的规模与第四次场地普查有较大提高,体育场馆种类增加。但新建体育场馆较少,还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湖北省体育场馆逐步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开放,场馆经营状况有了较大改观;但体育场馆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完善,开放率不高、使用率偏低。开发利用湖北省体育场馆资源最主要在于发展它的可持续性,具体举措为:1、多建设体育场馆,改善全民健身条件。2、采用新建、维修、改造三者合一的灵活多样的场馆建设方案。3、充分考虑比赛场馆的后期利用。4、充分挖掘高校场馆资源,提高场馆利用率。5、大力开发体育场馆的旅游文化功能。6、改革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实现多种管理模式并存。7、积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开放,坚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1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冬梅;;合肥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调查[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2 柳学信;;门票转售和奥运会门票管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 徐琳琳;宋玉梅;王晓微;于静;;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变革对中国体育组织管理的借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4 杨新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在专业运动队管理中运用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韩新君;翁家银;韩新红;朱京安;陈建生;冯秀华;李玉争;赵桂生;;对构建运动员权利保障体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田文学;李冬;;警察体育训练中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黄德敏;;提升广州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田开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宏观调控法规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06期
9 古维秋;;体育场馆运营风险管理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杜乐乐;刘玉娥;王辉;陈飞;;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理论初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李卫;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3 梁林;中国田径服务市场营销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4 王庆伟;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刘希佳;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婕;“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7 唐建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张小林;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与创新[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高侠;奥运村历史演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10 李艳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基督教[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营;辽宁省竞技体校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平;大学生体育活动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巍;济南市奥体中心规划建设理念及运营管理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俊杰;济源篮球城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郭春盛;长春市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包娅;南昌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7 马丽娟;基于游客对青海省体育赛事旅游环境感知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亓昕;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非常规转换问题的探讨——兼论体育产业的相关概念[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9 苏亮;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奥运经济影响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邱芬;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20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22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