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为研究对象。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独特现象,是中国传统武术成熟的标志,促进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产生的条件,并概括总结为:地理环境是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形成的自然基础;地域文化是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形成的人文因素;技术风格是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形成的基础因素;宗族制度是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形成的影响因素。其次根据传统武术拳种流派产生的条件总结出拳种流派的形态特征:地域性,多样性、传承性;探寻中国传统武术的缺失现状,进行全面的梳理之后,总结归纳出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缺失的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文化内涵的流失;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人”的流失;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的传承的流失。最后文章对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缺失现状,建设性的提出了一些保护对策: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开拓文化空间是传统武术拳种流派保护与发展的诉求;保护传承人是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活态保护与发展的关键;发展学校武术是传统武术拳种保护与发展的途径;建立“大武术”观认同是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的保护与发展的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水莲;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方向[J];体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2 范伟,周明先,刘庆华;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搏击的比较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马荣;中国传统武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探索[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邓明;;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影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5期
5 赵继明;;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武术[J];中国宗教;2009年09期
6 吴靖龙;;试论中国传统武术的审美取向[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12期
7 张艳军;;资本全球化视角下中国传统武术面临的挑战[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1期
8 刘家特;;中国传统武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李金钟;杨团结;;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策略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何冰;;浅谈中国传统武术的科学传承与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海;杨明;朱大清;莫春阳;;中国传统武术产业面临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李春木;汪如锋;;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对全民健身价值取向的影响探讨[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云龙;方媚;方婷;;推广中国传统武术国际化发展途径研究——以10届世界精武国际大赛的成功举办为例[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全亮;中国传统武术的忧与喜[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中国传统武术能否坚守?[N];中国体育报;2009年
3 杨树文;开弓架打(下)[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罗俊;中国传统武术路在何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李强 本报记者 曹昱;李卓彬一行来皖考察[N];江淮时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陶源;中国传统武术的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
2 梁石云;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袁建军;中国传统武术在菲律宾华文学校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董学舒;后奥运时代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时延芳;从生活世界看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倪鸿博;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D];吉林体育学院;2015年
7 靖庆磊;丹田学说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8 李旭;中国传统武术拜师仪式的文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年
9 桑守惠;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90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29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