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0 14:30

  本文关键词: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的社会学分析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舞炮龙运动 社会学 民族传统体育 炮龙文化 炮龙节


【摘要】:在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作为舞龙运动中一种极具地方特色并集结了中国节庆活动中最传统的“龙”和“鞭炮”两大元素的运动——广西宾阳舞炮龙,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舞炮龙因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近年来才逐渐发展壮大,故研究舞炮龙运动的文献资料还不是特别全面,学者们分别从民族学、生态学、社会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角度分析研究了这一运动的起源、特征、现状、不足和发展,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较全面的针对舞炮龙运动的社会学分析。于是文章在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为研究对象,用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和观点作为理论依据,从社会学功能主义和互动论的视角出发,对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进行一个全面的社会学分析,宏观上分析舞炮龙运动的起源、特征、现状,解析炮龙文化和舞炮龙运动内涵的道德;微观上将舞炮龙与社会结构、舞炮龙与社会互动、舞炮龙与社会化、舞炮龙与社会群体、舞炮龙与社会环境、舞炮龙与社会变迁、舞炮龙与社会分层、舞炮龙与社会问题、舞炮龙与社会控制等进行分析,整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舞炮龙运动的存在价值和传承发展至今的原因,发现舞炮龙运动中存在的社会问题,通过这些社会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是舞炮龙运动得以传承多年的基础;2.舞炮龙运动中产生的社会互动可以增强人的身心健康、拓宽人的社会关系,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及增加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交流;3.舞炮龙运动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可以塑造人的高尚道德品质和顽强的精神,而且在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向社会传递一种和谐的正能量;4.构建更多初级舞炮龙运动社会群体是舞炮龙运动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5.社会环境和社会的变迁是促使舞炮龙运动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6.舞炮龙运动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为低阶层的社会成员向高阶层流动提供了媒介;7.目前舞炮龙运动中存在着生态环境、安全、传承等方面的社会问题;8.舞炮龙运动的发展与社会控制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有效的社会控制可以更快的促进炮龙运动的发展,而炮龙文化中蕴含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根据分析研究的结论,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1.在维持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在高校、城市社区、乡镇大力构建舞炮龙运动的初级社会群体;2.推动不同地区的舞炮龙群体间的社会互动;3.通过制度化的社会控制,为舞炮龙运动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4.采取措施解决舞炮龙运动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为舞炮龙运动的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进;龙文化的哲学思考[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许顺湛;;龙文化与中华民族[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朱学文;;濮阳市“龙文化”城市品牌建设之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徐贞同;;中国龙文化[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吉耀波;史国强;;龙、龙乡、龙都与龙文化产业[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 杨秀绿;龙与龙文化新说[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7 王增斌;论中国龙文化的演化和分化[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8 苏开华;略论中国龙文化的真正本源[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9 张蕊;;龙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S2期

10 缪士毅;;龙年趣品龙文化[J];山西老年;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民族复兴、和谐世界、国际形象——以龙文化和“龙”的英译为例[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2 杨太;;辽海讲坛第十一讲 华夏民族图腾与中国龙文化[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孙井泉;;中国最大的吉祥物——龙[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汪汉成;;创建“龙文化”品牌 培养创造型“小龙人”[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5 蒋红红;;从龙文化看龙的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郑筱筠;;试论佛教对云南傣族龙文化的整合作用[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7 张蕊;;立足课改抓研究,深化内涵促发展——弘扬龙的团队精神,提升学校课程执行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8 雍际春;;《史记》所载龙文化资料的统计与研究[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9 李雄;;闻一多“龙为综合图腾说”与中国龙文化扫描[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10 李畅友;;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文化精神[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佳隽;打造国际水准的龙文化产业园区[N];赤峰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明慧;2012“龙文化”演绎新传奇[N];中国改革报;2012年

3 甄作儒;龙年说说“龙文化”[N];临汾日报;2012年

4 记者 王超;深度挖掘“两龙文化”[N];佛山日报;2013年

5 策划 王亚明 统筹 崔同 孙德中;神龙文化:华夏民族的崇祖文化[N];河南日报;2007年

6 刘怀廉;龙文化与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7年

7 李玉山;中华龙文化的演化内涵和意义[N];今日信息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卫中 栗美霞;“千龙文化碑林园”能否在“龙城”腾飞?[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9 阮希波;建议规划建设昆明中国龙文化博物院[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10 ;中国龙文化的重大变迁及其发展阶段[N];中国艺术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丽斐;重庆铜梁龙文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2 罗必果;宾阳炮龙文化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娜;论中国龙文化与帝王的天命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4 蓝晨兴;浅论对外龙文化教学[D];广西大学;2014年

5 项佳;与邻为善 达至自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6 王利利;龙的符号形成与现代演绎[D];扬州大学;2010年

7 张美玲;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的社会学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8 韩海雷;中国古代龙文化影响下的古代建筑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9 孙萌竹;城步苗乡吊龙文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10 翟翠丽;宾阳炮龙的文化生态环境及其保护[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12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312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5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