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9 16:40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14年

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

张玉丹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进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给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改革的深入,加上各大高校的扩招,导致快速增加的毕业生与严峻的就业形势矛盾不断增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怎样培养优秀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来面对我国日益进步发展的社会需求、满足社会对其人才需求标准的提高,是适应当前严峻就业形势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参考国内相关政策文件及国外关于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背景、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结合当前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探讨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培养满足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以河南省七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当前社会需求作为研究对象,对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大学等七所体育教育专业方面的专家、教师及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社会需求现状进行探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既能够胜任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训练以及竞赛工作,还能够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与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基本符合,又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各有侧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2)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必修课所占的比例较大,选修课比例小,,有待调整。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的设置差异不大,公共必修课程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少,没有突出地方特色。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限制选修课主要分为五个方向,即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的方向、体育教学训练方向、社会体育方向、体育保健康复方向和民族传统体育方向。河南省各院校的任意选修课开设的门类较广,个别院校任意选修课中可供学生选择的范围较小,知识面相对较窄。从总体来看,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任意选修课的开设课程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 (3)教学实践环节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河南省各院校在教学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情况大体相近。在教育实践前期,培训辅导工作不到位;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力度不够;部分院校在对教育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的投入精力、重视程度有所不足。 (4)随着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在管理、团队合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能力的方面显得有所不足。 (5)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部分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存在消极态度,就业规划不明确,学校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易产生盲目性,增加就业压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8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刚;;调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方向适应体育人才市场需求[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2期

2 刘学谦;李卫东;何展强;;我国部分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谭冬平;陈伟敏;;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02期

4 罗建英;市场需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立足点[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5 郑祥荣;;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刘根发;;面向新世纪构建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新方案[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林顺英;;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取向[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张贵新;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9 唐宏贵,周贤江,陈兴胜,高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适应力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张大超;常璐艳;;中、美、英、澳高校体育专业与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涛;;新农村建设中贫困地区体育教师工作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2 姚依民;张成林;;PBL教学模式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实践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邓罗平;许占鸣;周雅丽;;三种不同耐力训练方法对提高机体耐力水平的对比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1期

4 任天平;;全国排球联赛门票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6期

5 张红华;盛雯琦;;湖州师范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与实现的意义[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5期

6 姜宏斌;;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男生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高宇;高威;;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8 施克灿;国际教师专业标准的三种模式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9 张力为;个案研究可以做成体育科学的博士论文吗?[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10 马德森,刘一民;体育团队凝聚力多维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程文广;;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探索[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刘颖;闫琪;师玉涛;周晓东;;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中的运动生物力学在北京体育科研工作中的实际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3 孙青;张力为;;自我设限倾向及情境重要性对运动员自陈式自我设限行为的影响[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姜春平;曲桂兰;支二林;;运动技能学习中动作概念结构嵌套机制作用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立国;王慧勇;龚斌;孙红;洪树兰;;对云南省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专业普修田径教学模式的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章小辉;张璋;林通;余志健;;警察战术训练过程实战模拟研究初论[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7 秦剑杰;高斌;;高强性间歇训练对有氧耐力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五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吴本连;赵芳;季浏;;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对创新能力的预测研究[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翁凤瑜;张凯;;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谷化铮;我国滑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张连成;控制内容及控制方式对运动员自控损耗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邓今朝;水务企业突变式组织变革下团队多目标取向的形成机制与适应性关系研究:ASD的演化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8 曾庆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毛爱华;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成长过程不同阶段的训练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10 杜泽超;基于PPP视角的中国大型体育场馆建管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克超;师资培养的职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2 张细谦,韩晓东,叶强华;中、日、美、英体育教学发展共同趋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季浏;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吴忠义,杨法香;21世纪初期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特征及培养目标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汪鸽,潘宪民;中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王章明,潘慧炬;如何建构有特色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7 刘芳;杜朝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8 曾剑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期望的调查研究——以华东地区11所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张开江;杜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中的新“三观”教育[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彭健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金艳;张淑贤;;高师院校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2 王超英;知识经济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颉梦宁;李风雷;孙超;曾中根;;探析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化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11期

4 汤琼英;;新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7期

5 李强;毛振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素的新视域——课程核心与多因互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6 付文灿;刘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以阿坝师专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例[J];才智;2013年12期

7 李莉;林振平;;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J];少年体育训练;2006年04期

8 徐栋;;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9 于振峰,炊遂堂,汤静;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12期

10 耿莺;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在宽;葛春林;王伟;;“一专多能”新的构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继承与发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吴劲松;徐佶;韩会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3 余丽华;;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玉丹;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2 王铃枝;师范生免费政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帆;云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宣蒙蒙;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相关作者

>宣蒙蒙 >王帆

>王铃枝 >张玉丹

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35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e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