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定向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2 20:00

  本文选题:黑龙江省 切入点:定向运动 出处:《哈尔滨体育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定向运动是利用一张详细精准的定向专用地图和一个指北针,按照地图上所标注的各个点标按顺序依次到访,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的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定向运动在高等学校的推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中定向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出其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的一些因素提出恰当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对策建议,对于改变目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定向运动开展不乐观的局面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定向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进行阐述,根据实际的开展情况分析出影响本省普通高校定向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一些优势因素,最后综合提出能促进本省普通高校定向运动大力开展的可行性建议。研究结果:定向运动在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的发展很不乐观,据调查黑龙江省共81所普通高校中,只有15所高校开展了定向运动,比例仅占到18.5%。而同为“东北三省”的吉林省开展了定向运动的高校占到了38.1%[36],相比之下有较大的差异,更是落后于教育部制定的“全国开展定向运动的高校达到50”的目标。但是黑龙江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益于定向运动的广泛开展,而且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制约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中定向运动开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相关领导对定向运动的重视程度、资金问题、器材设施与地图资源能否满足学生需要、师资力量以及教师的业务水平、组织开展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对定向运动的兴趣程度、学生在开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赛事的开展宣传情况等。针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定向运动的开展现状提出的对策: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各级领导的关注,不断扩大资金投入;以积极的态度解决器材设施和地图问题;增加师资力量,提高相关教师的专业素质;创新组织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大力开展省内相关的赛事,推动定向运动的发展;设置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
[Abstract]:Directional movement is the use of a detailed and accurate map and a pointing north needle, according to the map marked each point in turn in order to visit, The promotion of orienteering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rienteerin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author makes a survey on the development of orientee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ynthetically analyze its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mbine with some relevant factors to put forward appropriate, objective and realist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optimistic orientee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expert interview, logic analysis,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rientee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y mean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ing some advantages, which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orientee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rovince.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rientee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orienteerin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not optimistic.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there are 81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Only 15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arried out orienteering, the proportion is only 18.5.The propor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conducted orienteering in Jilin Province, which is also the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accounted for 38.1% [36]. But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unique natural resource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orienteering.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orienteerin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re various: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to orienteering, the problem of funds, the related leaders' attention to orienteering, Equipment, facilities and map resources can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their professional level, the diversity of org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students' interest in orienteering, the safety of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rientee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use of various means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leaders at all levels, and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apital inpu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quipment, facilities and maps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to increase teachers' strength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relevant teachers; to innovate organization methods and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to vigorously carry out relevant events in the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rienteering; Set up perfect safety supervision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晓知;定向运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都市·森林·现代人──风靡欧陆的定向运动[J];商业时代;2000年09期

3 ;都市·森林·现代人——风靡欧陆的定向运动[J];市场观察;2000年06期

4 何晓知;定向运动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体育学刊;2001年06期

5 何晓知;定向运动竞赛组织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1年02期

6 ;定向运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1年01期

7 ;定向运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1年04期

8 王壮凌;;未来流行定向运动[J];时代风采;2001年03期

9 ;定向运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2年02期

10 ;定向运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永康;关吉臣;;普通高校定向运动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A];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8年

2 李晓智;陈瑜;方信荣;;论定向运动的教育价值[A];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8年

3 姚国应;;定向运动现状浅析[A];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8年

4 刘志华;;浅谈校园定向运动的作用[A];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8年

5 郑正;;定向运动赛事风险评估与预防研究[A];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8年

6 高明;;浅析定向运动在高校中开展的意义[A];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8年

7 文雯;;定向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探析[A];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8年

8 孙德朝;孙健;;对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深度开展的思考[A];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8年

9 田静;;我校开展定向运动教学研究的几点体会[A];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8年

10 田明亮;;定向运动教学的社会化尝试[A];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定向运动在中国(下)[N];中国测绘报;2003年

2 韦绍宁 黄志军;定向运动有魅力[N];中国测绘报;2007年

3 殷仕忠 记者 仲素梅;市国税稽查局开展“定向运动”[N];广元日报;2007年

4 浙江省绍兴市马山镇中学 裘国民;中学适宜开展定向运动[N];中国体育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静;定向运动引领户外运动新趋势[N];中国体育报;2008年

6 殷旭 本报记者 裴蕾;定向运动 在探索中前行[N];四川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林海;定向运动缘何难以普及[N];宁波日报;2011年

8 见习记者 倪晗 通讯员 郑钢;我市举办首届军民定向运动会[N];衢州日报;2014年

9 宗禾;定向运动小介[N];中国测绘报;2002年

10 宗禾;定向运动在中国(上)[N];中国测绘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阳;定向运动选手识图的认知加工特征与技能训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海燕;定向运动的理论探析及江苏省普通高校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2 刘印民;吉林省高校定向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姚应祥;浙江省高职院校定向运动课程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钱江;定向运动“建模”教学法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学庆;山东省普通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任伟;对吉林农业大学开设定向运动选修课教学效果的实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叶婷;云南省高校定向运动发展的现状分析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小青;广西高校定向运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飞;定向运动作为海南高校体育课程开发的现状及个案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冯建强;高校设置定向运动课程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0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650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2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