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球无球条件下高尔夫挥杆技术动作的运动控制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6 03:02
本文选题:挥杆 切入点:无球 出处:《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对比不同球速运动员有球、无球和假球时挥杆表现和动作控制的差异,试图找到如何通过运动控制影响挥杆表现的机制,以及速度水平差别导致的控制差异。研究方法:受试者为16名上海体育学院高尔夫专业学生,采用球速将运动员分为,低速和高速两组,组内无差异,运动员在无球,假球和真球三种条件下,使用7号铁杆向高尔夫室内拦截网挥杆击球,每种条件挥杆5次。用红外摄像捕捉系统(Vicon,UK)、Delsys表面肌电采集分析系统(Delsys Inc.MA,USA)和测力台(Kistler,switzerland)同步采集挥杆的肌电学、运动学和测力台信号,并辅以Visual3D等信号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和解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比不同条件下参数之间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同一条件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数据资料用Excel 2010和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主要研究结果:1)有/无球影响运动员的头部转动角度和击球表现无球挥杆时,高速组运动员起点头部转动角度与真球挥杆无差异,击球点头部转动角度显著小于真球挥杆(p0.01),击球时的挥杆速度显著小于真球挥杆(p0.05),挥杆平面角显著小于真球挥杆(p0.05);低速组运动员起点头部转动的角度小于真球挥杆(p0.05),击球点头部转动的角度小于真球挥杆(p0.01),挥杆轨迹小于真球挥杆(p0.05)。假球挥杆不影响头部转动角度和击球表现。2)动作程序的变化低速组运动员无球挥杆时下杆绝对时间显著比真球挥杆长(p0.01),无球和假球挥杆的随挥绝对时间显著比真球挥杆短(p0.05),无球挥杆随挥相对时间小于真球挥杆(p0.05)。3)无球挥杆时杆头速度控制的特点高速组运动员肩髋夹角下杆最大值大于顶点(p0.01),下杆肩髋夹角角速度ω1小于真球挥杆(p0.01),ω2小于真球挥杆(p0.05);高速组运动员下杆过程最大杆头速度大于击球点杆头速度,高速组运动员没有充分利用使肘关节伸的肱三头肌和使腕关节屈的尺侧腕屈肌的作用;低速组运动员肩髋夹角的离心收缩时间T1小于真球挥杆(p0.05),肩髋夹角的向心收缩时间T2大于真球挥杆(p0.05),下杆过程最大杆头速度小于击球点杆头速度。下杆过程中只利用腕关节屈作用,而忽视肘关节的伸展。4)假球挥杆时杆头速度控制的特点:高速组运动员下杆过程最大杆头速度大于击球点杆头速度;没有充分利用使肘关节伸和腕关节屈的尺;低速组运动员假球挥杆时与真球挥杆不同,在下杆过程中只利用腕关节屈,而忽视肘关节的伸展,躯干侧屈角小于真球挥杆(p0.05)。5)击球准确性控制的特点:高速组运动员假球挥杆时击球前的杆面朝向变化幅度小于真球挥杆(p0.05),无球挥杆时起点和击球点的躯干前倾角大于真球挥杆(p0.05),躯干前倾角上杆变化幅度与下杆变化幅度无差异;低速组运动员无球挥杆时击球前杆面朝向的变化幅度小于真球挥杆(p0.05)。6)随挥阶段的控制特点:高速组运动员无球挥杆随挥阶段的加速度显著小于真球挥杆(p0.01),击球点头部转动角度显著小于真球挥杆(p0.01),随挥阶段头部的转动幅度小于真球挥杆(p0.01),结束点头的扭转角度小于真球挥杆(p0.01);随挥阶段的肩髋夹角角速度ωF小于真球挥杆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采用离心收缩的方式对抗躯干左回旋;假球挥杆随挥阶段头部的转动幅度小于真球挥杆(p0.01),结束点的杆头速度非常显著的大于真球挥杆(p0.01),结束点头的扭转角度小于真球挥杆(p0.01);在随挥过程对抗躯干左回旋的肌肉采用非收缩状态被动拉长。低速组运动员无球挥杆击球点头部转动的角度小于真球挥杆(p0.01);结束点小于真球挥杆(p0.01);随挥幅度小于真球挥杆(p0.01);低速组运动员结束点,无球挥杆的肩髋夹角小于真球挥杆,且差异显著(p0.05);无球挥杆的随挥阶段右侧背阔肌失活,仅靠左侧腹外斜肌对抗右侧腹外斜和左侧背阔肌的作用完成上部躯干的减速制动。结论:1)高速组运动员准备姿势和击球时的头部的转动与是否有球无关,低速组运动员头部的转动与是否有球有关,无球影响准备姿势和击球时头部的转动角度。2)高速组运动员无球和假球挥杆时的动作程序都与真球挥杆无差异,低速组运动员无球挥杆时动作程序(随挥)与真球挥杆不同。3)高速组运动员根据条件变化对自由度的再组织能力更强,他们通过状态反射,肩髋协调(肩髋夹角的变化速度),肘腕鞭打以及击球前关节的固定在无球挥杆的下杆过程中降低和调整杆头速度;低速组运动员通过躯干侧屈和击球前关节的不固定加快挥杆,同时肘关节的屈曲又不利于鞭打加速,这三大自由度的共同作用,使无球挥杆时只产生击球前与真球挥杆不同的杆头速度调整方式。4)高速组运动员在无球挥杆时采用了更好的躯干和压力中心稳定性控制、手臂旋转和关节的固定,使击球准确性提高;低速组运动员通过注意焦点进行对球的视觉瞄准利用上肢关节的多自由度确保挥杆轨迹,利用上肢关节的多自由度和压力中心继续向前脚转移在击球前保证杆头速度的加快,而舍弃对杆面朝向的调整。5)高速组运动员假球挥杆时采用身体制动而球杆惯性缓慢制动的收杆方式,无球挥杆时采用身体快速制动带动球杆快速制动的收杆方式,两种方式应对条件变化;低速组运动员无球和假球时随挥时间变短,无球挥杆的制动主动肌减少。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49.3
,
本文编号:1666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666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