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关性及运动干预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16:18

  本文选题:中医体质 切入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出处:《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应该是以改善体质和增进健康为目的的,如何科学的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健身运动是体育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各高校施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主要是从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m、800m、1000m、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而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主要依据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以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以及精气血液神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认识与辨析为分类方法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中医体质调查主要依据信度、效度评价良好的《中医体质量表》和《中医体质类型分类与判定》标准为判定工具,辨析体质类型。以上两种体质测试虽在内容、方法、评分标准等方面,都有着完全不同的方式,但结果都是为体质健康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因此,这两种体质测试之间应存在着某种内在的相关性联系。通过对大量学生群体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中医体质测试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从数理统计上采用SPSS18.0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与Pearson简单相关性分析。将中医九种体质类型分别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项目测试数据进行组内对比分析,探究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期将中医体质调查的“内”与《标准》体质测试的“外”相结合,探讨中医体质调查作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辅助手段评价机体机能的可行性。同时,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56名气虚体质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健身跑和对照两组各28人。健身跑组根据气虚体质元气不足的中医体质特征,以提高该体质类型的肺功能为主要目的,采用有氧耐力运动方式,持续训练方法进行健身跑运动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运动干预。经过连续12周的运动干预后,观察2组学生前、后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心肺功能指标以及中医体质测试结果的变化情况。2组实验前、后相关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论:根据数据对比结果,平和体质的各项测试指标总体要好于其他偏颇体质;平和质与身高呈一般性相关,与体重、BMI(体重指数)、立定跳远具有显著性相关;气虚质分别与身高、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呈一般性相关;阳虚质与体重呈一般性相关,与肺活量呈显著性相关;痰湿质与1000m呈一般性相关,与800m呈显著性相关;气郁质分别与50m、坐位体前屈呈一般性相关,与800m、一分钟仰卧起坐呈显著性相关。28名气虚体质女大学生经过连续12周的有氧耐力健身跑运动干预后,其心肺功能、身体素质均有所改善,其中20名学生由气虚体质转变为平和体质。而对照组学生的各项测试数据,变化不明显或是有所下降,其气虚体质未能转变为平和体质。实验证明,有规律的持续中等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对气虚体质的转变以及身体机能、素质的改善具有良好效果。有规律持续性有氧耐力运动可影响偏颇体质,偏颇体质的改变也会改善机体机能的活动水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04.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朝法;;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关系探究[J];职业与健康;2009年04期

2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您属于哪一种体质[J];开心老年;2009年08期

3 尹威;张春慧;;将中医体质理论应用于体育教学中[J];甘肃中医;2008年07期

4 乔铁;马进;鞠宝兆;;开设中医体质养生选修课的教学与实践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4年08期

5 沈小珩;;常感冒吃点黄芪炖鸡[J];开心老年;2009年11期

6 朱群邦;陈明骏;方凡夫;周毅;黄枫;顾伟;李柏;;留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冠宇;谢卫平;;试论中医体质及其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许俊琴;李洪娟;;九种中医体质人群的热态特征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汪丹;;浅谈中医体质与正气对发病影响的异同[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付桂玲;闫雪;刘艳骄;韩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中医体质关系的初步研究[A];睡眠研究:传统与现代——第四届全国中医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马晓峰;王琦;;论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管理[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曾珊;李应昆;;中医体质理论的临床应用[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荀运浩;过建春;施军平;;中医体质理论对慢性乙型肝炎诊治的启示[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王苗娟;严正松;陈燕;;中医体质辨识500例调查与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占文;;中医体质养生指导和测评——体质养生让您的生活更美好![A];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宽裕;赵惠芳;;福州市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调查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任丽梅;我国首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N];中国改革报;2009年

2 记者周颖 冯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刘燕玲 张惠敏;中医体质研究列入“973”[N];健康报;2005年

4 王乐羊;中医体质理论渊源[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李英帅;中医体质分类有标准[N];健康报;2006年

6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琦;辨识体质制订保健方案(一)[N];健康报;2009年

7 记者 孟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发布[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任卫东 李文;中医体质研究正面临日韩“夹攻”[N];经济参考报;2009年

9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琦;中医体质辨识 走进公共卫生服务[N];健康报;2011年

10 记者 章关春 通讯员 郑纯胜 殷延凤;老人免费享中医体质辨识服务[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p榽;台湾地区亚健康状况及其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吴劲松;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技术探讨心理压力与中医体质及年龄相关性的神经机制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罗家美(Law Ka Mei);香港地区不孕症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及其他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李炳e,

本文编号:1696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696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