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正常体重成年人静息能耗预测方程可行性研究
本文选题:静息能耗 + 预测方程 ; 参考:《武汉体育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众所周知,肥胖是由于机体摄入的总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而在机体日常总能量消耗中,静息能量消耗(REE)所占比例最大,约为60%-70%。准确的预测肥胖个体的静息能量消耗有利于掌握总能量消耗,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国际上测量静息能耗的“金标准”为间接测热法,但普及度最高的方法为预测方程预估法。有研究表明:在饮食和身体活动强度一致的前提下,曾经肥胖经减肥达到正常体重者的代谢率比体重一贯正常者组低15%,即前者比后者体重将每年增加14kg。而国际上对经减肥后体重正常人群的静息能耗研究较少。而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体重一贯正常人群与肥胖经减肥达到正常体重人群的代谢率变化,并未建立适用于肥胖经减肥达到正常体重人群的静息能耗预测方程。本文旨在研究①运动对肥胖人群静息能耗的影响;②验证已有的REE预测方程是否适用于肥胖人群、体重一贯正常人群、经减肥后体重正常人群;③建立适用于我国成年肥胖者的静息能耗预测方程。研究方法:本文随机选取18-30岁的健康成年和肥胖人群共53名,其中男性31名,女性22名。受试者均身体健康,无其他代谢类型疾病。根据干预前受试者的体成分测量结果,结合问卷调查表,将体重一贯正常,没有肥胖历史的受试者分为对照组,体重始终处于肥胖的受试者分为肥胖组,减肥后体重达到正常的受试者分为体重一贯正常组。受试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健身干预(以力量、耐力为主),在干预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的静息能量消耗,用便携式代谢测试系统(德国METAMAX CORTEX公司产品Portable Metabolic Testsystem)检测受试者的静息能量消耗,测试并记录30min的数据,检测数据每10s记录1次,基本选取第24-30min的平稳数据,计算出均值。研究结果:1.经过三个月的运动干预,实验组的最大每分通气量(VE'max)、单位体重的静息能耗(EE/kg)、单位体表面积的静息能耗(EE/BSA)、基础代谢率(gTSU)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W指标在统计学上,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2.①对比肥胖组女性的实测值(mREE)与预测值(pREE),可知只有LazzerFFM、HuangFFM、Johnstone FFM预测方程,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比肥胖组男性的 pREE 与 mREE,可知 HB、FAO/WHO/UNU、Schofield、Schofield-HW、Korth,FFM、Huang FFM、Johnstone FFM预测方程,均与间接测热法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肥胖人群男、女性静息能耗预测方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值均在一致性界限内(100%)。所有预测方程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值的绝对值最小为437.77kcal/d,均超出了临床可接受的范围。3.对比减肥后正常体重女性人群的pREE与mREE,可知以非脂肪含量(FFM)为自变量的Huang、Johnstone预测方程,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所涉及的所有静息能耗预测方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值均在一致性界限内(100%)。在一致性界限内,以上两种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值的绝对值最大分别为129.87、120.48kcal/d,这种差异在临床上可以接受。4.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适用于我国肥胖人群、体重一贯正常人群、经减肥后体重正常人群的三种方程。其中方程2建立人群为肥胖人群,主要变量为身体质量指数(BMI)、非脂肪含量(FFM),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574,在三个公式中拟合度最高,pREE与mREE差值的均数最接近0。一致性界限内,pREE与mREE差值的绝对值最大为25.6kcal/d,这种差异在临床上可以接受。结论:1.运动能够有效增加我国18-30岁肥胖成年人的静息能耗。2.与以身高、体重、年龄为自变量的静息能耗预测方程相比,以FFM、FM为自变量的静息能耗预测方程的准确性最高,适用于预测我国18-30岁我国体重一贯正常人群、经减肥后体重正常女性人群的静息能耗。3.以身体质量指数、非脂肪含量为自变量的新的静息能耗预测方程的准确性最高。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rest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obese people . Conclusion : 1 .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dicted value and the actual measured value is 129.87 and 120.48kcal / d .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04.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十大抗癌法宝[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0年08期
2 朱菊美;;肥胖儿的管理[J];幼儿教育;1999年11期
3 耿健;;营养偏盛是产生文明病的祸首[J];健身科学;2001年01期
4 兰景轩;;身体消瘦如何调养[J];金秋;2002年11期
5 刘立清;浦阳;;肥胖与正常体重大学生体力活动量与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如夫;;人的正常体重的计算方法[J];初中生数学学习;1997年Z1期
7 陈继彬;车宜平;陈慧;刘磊;;北京市717名小学生体重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8 邹志春;陈佩杰;庄洁;;上海城区7~17岁正常、超重和肥胖学生20米往返跑成绩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9 ;我也想减肥[J];青少年科学探索;2005年10期
10 长路;FREEBARD;;减肥记[J];小学生(多元智能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晓娜;孙宇;侯新国;董晓琳;付春丽;李文娟;李振作;曹丽君;许聿新;范琳琳;王云霞;矫磊;尹小芳;陈丽;;山东地区“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宋文丰;钟晓妮;罗蓉;王永宏;李永强;田考聪;;使用腰围身高比检测重庆市成年人正常体重中心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3 李永儒;丁晓贝;左浩江;张薇薇;杨蕊佳;黄玮;裴晓方;;肥胖与正常体重人群肠道菌群和UCP2基因多态性差异研究及其相互关系初探[A];膳食营养、身体活动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正珍;赵慧娟;;肥胖少年与同龄正常体重少年心肺功能的比较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李强;侯英;张巾超;孙予倩;刘风晨;谭宁;;增龄对瘦素分泌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严卫丽;严恺;张羿;程毅;施鹏;陈少科;赵倩;曹芳;;中国7-17岁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分年龄、身高的血压参考值研究[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7 严卫丽;严恺;张羿;程毅;施鹏;陈少科;赵倩;曹芳;;中国7-17岁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分年龄、身高的血压参考值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传说;BMI超重者活得更长[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王敬霞;莫让你的宝宝变成“小胖墩”[N];保健时报;2003年
3 新华;警惕:中年超重少活3年[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张琴;常吃零食 影响智力[N];大众卫生报;2001年
5 湘雅二医院 叶云;减肥就是增健康[N];大众卫生报;2001年
6 乌晓琼;胖人须走出减肥误区[N];江苏科技报;2000年
7 张健横渡游泳队执行总教练 曹佐仲;人体健康的评定[N];大众科技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范宏博;肿瘤“钟情”肥胖者[N];保健时报;2012年
9 吴继武;循环推拿术的肥胖理论[N];中国妇女报;2000年
10 副主任医师 魏开敏;家有胖墩儿当警惕[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常丽丽;肥胖者近端胃功能、胃电活动、自主神经及胃肠激素的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仲星星;OSAHS患者血浆网膜素、鸢尾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东南大学;2015年
2 陕旦旦;肥胖与正常体重成年人静息能耗预测方程可行性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7年
3 朱斐;中国正常体重人群脂肪及其分布与代谢异常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晓娜;山东地区“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患病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亚峰;同种单药治疗高血压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人群间疗效对比——体重指数相关的降压疗效差异[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李爱琴;正常与肥胖患者脂肪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比较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7 安佳俐;12岁、13岁儿童步行与慢跑的能量消耗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8 王鹏举;上海市高校肥胖学生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苏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体重指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D];皖南医学院;2013年
10 石莹莹;400例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76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77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