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新课程视阙下采茶健身操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4-20 18:16

  本文选题:新课程 + 茶文化 ; 参考:《福建茶叶》2017年03期


【摘要】:本文在新课程视阙下对于高校体育中的采茶健身操进行了探索,在论述了采茶健身操的地域性、艺术性以及文化性特点后,又从文化氛围、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三个角度对其应用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最后从组织高校采茶健身操活动、引入专业指导教师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采茶健身操教学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与方案。
[Abstract]: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ea picking Aerobics in college sports under the view of the new curriculum. After discussing the regional, artistic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 picking and aerobics, it analyses its application from the three angles of culture atmospher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system. Specific measures and plans are put forward in three aspects: introducing professional guidance teachers, setting up teaching contents reasonably, and construct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system of tea picking exercises.

【作者单位】: 西安外事学院体育教育中心;
【基金】:2016年度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课题项目:西安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和需求度调查研究(课题编号16L132)
【分类号】:G83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文哲;;关于高校开展采茶健身操的可行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6年03期

2 袁彬;;在高等院校推广大众健美操的体育价值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年14期

3 朱瑛;试论高校大众健美操的体育价值[J];福建体育科技;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兰玉珊;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形成、演进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艳莉;采茶健身操的创编及其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新课程视阙下采茶健身操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7年03期

2 陈梁艳;;高校大众健美操的体育锻炼价值探析[J];运动;2017年05期

3 沈晓东;范红哲;;民族舞蹈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以采茶舞为例[J];福建茶叶;2017年01期

4 汤永澎;;浅谈开设健美操课程对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28期

5 何锦婷;;广州市部分中职学校大众健美操选修课现状调查[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年06期

6 高龙喜;;山东师范大学健身健美操开展前景的广泛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04期

7 徐立宏;何波;;论高校大众健美操的体育价值[J];商;2015年04期

8 苏怡怡;;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健美操中的实验性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年09期

9 李林;胡华;;对高校大众健美操教学实践的冷思[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14期

10 沈兴珠;王权有;;《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动作特点及锻炼价值分析[J];内江科技;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倩;小学生自制轻器械健身操的创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郭起华;钟俊昆;;30年来赣南采茶戏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李俊怡;胡悦;方征;;论民族健身操在学校开展的前景——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01期

3 许爱梅;;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及应用前景[J];体育学刊;2007年08期

4 陈丰才,高发民,宋光春,颜斌;对普通高校女子健身健美操编排艺术的研究与探讨[J];体育科学;2000年02期

5 卢元镇;体育运动——现代人生命质量的守护神[J];体育科研;1998年03期

6 韩鹏伟,王雅慧;论大众健美操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特殊作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董静梅;健美操对女大学生“气质可塑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体育学刊;1998年01期

8 刘庆青;关于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几点思考[J];体育科研;1998年01期

9 孙辉;试论日本的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及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峗;麦西来甫健身操对新疆女大学生的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伟林;中学生弹力带健身操创编与健身效果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3 张瑞珠;民族健身操引入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庆如;太极健身球工间操创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王莹;关于开设哈尔滨体育学院街舞健身操课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J];教育导刊;2002年21期

2 于平;专题研究——新课程培训的重要领域[J];人民教育;2003年12期

3 姚灶华;面对新课程的困惑——小学校长眼中的新课程[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8期

4 李雅琴;新课程理念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汪基德;新课程对生命价值的关照[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5期

6 贾志坚;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的挑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苏耕水;;探究教学与新课程的实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戴文胜,熊朝述;制约新课程推行效果的三个因素[J];教学与管理;2004年10期

9 邓超;走出新课程实施的困惑[J];教学与管理;2004年27期

10 陈廷海;新课程背景下四种校长亟待转换角色[J];教学与管理;2004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文生;;我与新课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2 袁红;;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陈学英;;学习新课程的体会[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4 孟袁;;我看新课程[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5 陈国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的源头活水——南京第二十七高级中学新课程推进行动方案(之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韦黔湘;肖绍菊;;民族地区学生眼中的数学学习、数学教材与数学教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调查分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7 尹利华;;浅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8 李永芬;;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与思考[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9 吴慧玲;;音乐教师要守住自己的“家园”——对音乐新课程综合理念的一些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10 陈鸿;;浅谈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宇 黄珍;新课程:教育的未来之路[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文久江;农村实施新课程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王小兵;家校联动,新课程一路走好[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李玉东;新课程呼唤教师素质的提高[N];乐山日报;2005年

5 贺顺明;在新课程教学中用好传统方法[N];甘肃日报;2004年

6 织金县牛场小学 付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N];贵州民族报;2014年

7 高子阳;你有资格做新课程教师吗?[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肖静芳;新课程,在西部农村落地难生根?[N];中国民族报;2005年

9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小学教科室;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定位[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黄行福;面对新课程:农村教师莫自卑[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新海;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蒋永贵;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环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达茵;新课程视野下对学困生的教育策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彭小娟;物理新课程实施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夏春梅;南通地区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曲静敏;新课程实施中小学教师适应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健梅;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勇;高中新课程实施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苍福;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毛雪梅;我区蒙古族初级中学新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马延伟;新课程与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志娜;制约新课程理念达成的若干因素及解决途经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78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778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1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