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马拉松的公共关系传播研究
本文选题:杭州马拉松 + 公共关系 ; 参考:《上海体育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国内马拉松赛事蓬勃发展,杭州马拉松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之一,2016年杭州马拉松正值30周年。杭州马拉松正在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G20峰会后。公共关系在体育组织和体育赛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公共关系的运用在日益发展的马拉松中还未得到重视,公共关系传播作为公共关系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了解国内马拉松的公共关系传播现状和策略,进行分析与讨论,发现不足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浙江省路跑赛事的发展,给中国的马拉松赛事的公共关系传播提供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和访谈法四种研究方法,以公共关系理论为支撑,以杭州马拉松作为个案进行研究,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从杭州马拉松的概况、杭州马拉松公共关系传播主体、主要受众和传播媒介对杭州马拉松公共关系传播进行研究。分析阐述了杭州马拉松的公共关系传播主体的组织架构和特点,对于主要受众进行分类并分析了与这几类受众的关系,最后笔者将传播媒介进行分类并一一分析并总结其特点。通过分析和专家及学者的访谈,发现杭州马拉松公共关系传播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1)没有明确的公关部门和专业人员;(2)媒体关系意识薄弱;(3)缺乏全媒体和全平台思维;(4)官方微博的运营有待加强。并根据发现的不足,提出四项建议:一、树立公共关系意识,尝试公关部门设置,培养专业公共关系人员。建立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保障所有媒体平台的良好运营。二、维护好媒体关系,与媒体建立好良好的关系,服务好媒体。举行相关的媒体活动,促进媒体对于赛事的深入了解。三、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相互联系,创造出高质量的传播内容。笔者认为作为掌握选手大数据的主办方,应当根据用户属性与传播规律,建立与马拉松运动受众的互动体系,规模化地生产更多更富感染力的如视频等利于大众传播的原生传播素材,促进杭州马拉松品牌形象。四、增加微博的话题,促进受众的互动。制造新颖的传播点,增加话题和曝光。建立受众吐槽的环节进行受众反馈,收集优秀评价、意见与建议,使传播者和受众形成相互沟通的信息流。
[Abstract]:China's marathon is booming. Hangzhou Marathon is one of the country's oldest marathons, and 2016 marks its 30th anniversary. Hangzhou Marathon is growing fast, especially after the G20 summit. Public rel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ports organization and sports events, but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 relations has not been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increasingly developing marathon. Public relations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public relations. In practice, the role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public relations communication in domestic marathon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to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oad races in Zhejiang Province. To China's marathon public relations communic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case analysis and interview, this paper is supported by the theory of public relations and takes Hangzhou Marathon as a case study.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rom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Hangzhou Marathon, the main body of Hangzhou Marathon public relations communication, the main audience and the media, the public relations communication of Hangzhou Marathon is studie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body of public relations communication in Hangzhou Marathon, classifies the main audienc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 with these audiences. At last,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e media, analyzes them one by one and summariz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and scholar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four problems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public relations in Hangzhou Marathon: (1) there are no clear public relations departments and professionals. (3) the awareness of media relations is weak. 3) lack of all-media and all-platform thinking. 4) the operation of official Weibo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ccording to the shortcomings, four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irst, to establish public relations consciousness, try to set up public relations department, and train professional public relations personnel. Establish clear task and work plan to ensure the good operation of all media platforms. Second, maintain good media relations, establish good relations with the media, and serve the media. Hold related media activities to promote media understanding of the event. Third,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media to create high-quality communication conten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as the organizer of big data, he should establish an interactive system with the audience of the marathon according to the user's attributes and the law of dissemination. To promote the brand image of Hangzhou Marathon by producing more and more infectious raw materials such as video. Fourth, increase Weibo's topic, promote audience's interaction. Create new propagation points, add topics and exposure. In order to form the information flow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ommunicator and the audience, we should set up the link of the audience's complaint to carry on the audience feedback, collect the excellent appraisal, the opinion and the sugges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206;G82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文史哲”栏目更名为“文化与传播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张敬婕;;性别与传播研究30年发展轨迹[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6期
4 李文涛;;学术何以传承——《颜李学的形成与传播研究》评价[J];南都学坛;2010年06期
5 冯广圣;;中国乡村传播研究(1982~2012)[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王永环,邱新有;西方传播研究源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马艺;;“文化自觉”中的大众文化研究新视角——评《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年05期
8 蔡琰;臧国仁;;老人传播研究之回顾与展望——以“老人传播研究群”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1期
9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J];新闻大学;2007年03期
10 赵丹丹;;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评曹萌的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系列著作[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编委会[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2 祝建华;;传播研究国际化的国际经验:个人学术训练与机构奖惩体制的影响[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3 张明新;佘建兰;;世纪之交的传播研究现状与趋势——以对1994-2005年《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为例[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佳璧;;体育赛事推广中的电视营销传播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王静;;后奥运时代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陈韬文;;理论化是华人社会传播研究的出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处理[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7 张咏华;;试析2005年中国的国际传播研究——以若干新闻传播学刊物为例[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谢静;;社区传播:空间与人的网络重构(摘要)[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9 贾静;李汀;徐延;;我国新媒体体育传播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10 卞清;;修正“成见” 建构“象征”——文化社会学视野下危机传播研究的想象和可能性[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杜孟战略传播研究项目正式启动[N];中华新闻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张翼;整合各方资源 推动西藏对外传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韩鸿;发展传播研究需要“中国模式”[N];光明日报;2014年
4 实习记者 张君荣;国际传播研究亟须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理论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陈恳;开展和加强中医国际传播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华子;传播研究法[N];中华新闻报;2001年
7 汪大勇;北语成立首善之区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中心[N];光明日报;2007年
8 记者 仇逸;新媒介普及上海领先[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吴予敏;传播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胡翼青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超越功能主义: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韩瑞霞;美国传播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分野与融合[D];上海大学;2010年
2 李萌;美国发展传播研究的历史考察:发展传播现代化范式的生成、危机与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曹书乐;论英国传播研究——一种马克思主义学术传统的考察[D];清华大学;2009年
4 张婷;科学传播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陈世华;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德宏;新闻的审美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曾庆香;微公益传播研究—主体.模式.影响[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俊阳;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人的关系传播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吴君;抵抗与表演:“吐槽文化”的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张丽红;《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4 吴越;权力的转移:20世纪20年代美国传播研究的兴起[D];南京大学;2013年
5 梁爽;“沈阳招聘”微信公众号运营与传播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李宏松;数字漫画的创作及传播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7 陈兴康;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赵云凤;电视媒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胡NB尹;明清民国时期辣椒在中国的引种传播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10 姜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的对外传播研究[D];外交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838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83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