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奥运提振效应与低谷效应辨析与思考——兼议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办赛理念

发布时间:2018-05-30 12:25

  本文选题:提振效应 + 低谷效应 ; 参考:《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奥运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品牌经济、借势经济、概念经济,既具有提振效应,也具有低谷效应。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奥运经济提振效应及其规律,探讨了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及其致因,研究认为,奥运会的经济提振效应集中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的提振效应,对相关产业的提振效应,以及对社会就业的提振效应。导致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致因为:1)奥运投资规模过大且结构欠优;2)奥运投融资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3)奥运场馆利用不足且经营管理成本较大。针对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如何有效规避低谷效应、有力释放提振效应提出了如下建议:合理预算冬奥会投资规模,优化冬奥会投资结构;完善奥运投融资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赛后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
[Abstract]:Olympic economy is a kind of attention economy, brand economy, opportunity economy, concept economy, both boost effect and low effe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and law of Olympic economic boost, probes into the effect of Olympic economic trough and its cause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economic boost effect of Olympic Game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its boost effect on national economy, on related industries, and on social employment. The main cause of the low valley effect of Olympic economy is that the scale of Olympic investment is too large and the structure is not excellent. 2)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echanism and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Olympic Games are not perfect. 3) the Olympic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are underutilized and the management cost is high. In view of how the 2022 Zhangjiakou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trough effect,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reasonable budget for the investment scale of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of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Improve the Olympic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echanism and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mechanism; promote the repeated use of venues after the competiti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ustainable use.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
【分类号】:G81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秋萍;;北京奥运:避免“奥运低谷效应”的产生[J];现代商业;2007年23期

2 张丽红;;浅析如何预防后奥运会低谷效应的产生[J];商场现代化;2008年21期

3 颜旭;戴健;;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王燕珍;于淼;;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及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年19期

5 刘盎;贾书峰;;单项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6期

6 文赛;;从国际经验看后奥运“低谷效应”规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3期

7 郑永成;杨洪涛;赵华恩;;对后奥运“低谷效应”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年20期

8 詹芬萍;;泉州后农运经济效应影响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避免奥运会后“低谷效应”措施[J];青年与社会;2012年08期

10 张震;;基于成本-收益框架的奥运经济“倒V型效应”分析:国际经验与北京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佳;北大研究报告警示“后奥运”低谷效应[N];北京商报;2008年

2 记者 吴睿娜;北京体育不会出现“低谷效应”[N];北京日报;2008年

3 ;也谈“奥运低谷效应”[N];中国信息报;2007年

4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秘书长 陈剑;积极应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石建勋;中国会出现奥运后低谷效应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庄伟光;后亚运低谷效应及其防范[N];亚太经济时报;2009年

7 谢登科邋杜宇;奥运低谷效应会否击中中国经济[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石建勋;未雨绸缪避免奥运后低谷效应[N];江苏经济报;2008年

9 夏芳;奥运“低谷效应”并非定理 “软着陆”今年有望实现[N];证券日报;2008年

10 韦弦 联合早报网;奥运后遗症难敌“中国特色”[N];亚太经济时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祥文;第十一届全运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55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955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5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