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八十年代美国健身文化与现代身体观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8-06-27 18:16

  本文选题:美国 + 健身文化 ; 参考:《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八十年代美国兴起的健身文化及其体现出的身体观进行研究,讨论导致这一独特身体观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及其背后的社会运作机制。本文首先对当代美国健美身体形象标准的讨论进行了归纳与汇总,并研究这一身体形象标准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体现。第二章着重探究“健美”形象标准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虽然西方社会从古希腊时期已开始了对健美身材的赞美,但独特的美国文化也为健美的身体形象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意涵。这一理想身体形象实际上否定的是从美国文化历史中发展出的“肥胖耻辱”,它与美国的新教传统,种族歧视等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一方面通过对在美国政治、商业以及种族文化背景中“完美”身体理想的体现进行探究,另一方面分析肥胖和衰老人群的自我认知,体现美国理想身体形象背后多元而互相作用的社会文化因素。第三章试从现代资本权力运作机制的角度解释将“理想身材标准”内化于社会成员的方式。现代社会兴起的消费主义鼓励健身者对身体进行“客体化”,甚至是“商品化”。一方面,现代健身者将自身客体化的现象其实质为身体美学范畴内审美主体性的让渡。另一方面,当代美国健身产业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于是将健身行为与优秀品德意志相结合,这些理念看似合理,实则具有诱导性与强制性的特点。结合米歇尔·福柯的知识/权利观,本章将从社会微观权力规训身体的角度对现代资本作用下“理想”身材标准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消费社会对当代美国“理想”身材标准形成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同时阐明在现代资本权力的作用下,为了保证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源动力,现代资本权力作为“隐形的手”通过创造社会规范规训身体的方式使消费者不断产生消费需求,从而确保相关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hat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is unique body view and the social operating mechanism behind it a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fitness culture and the body view that emerg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80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summarizes the standard of body image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bodybuilding, and studies the embodiment of body image standard in American social life.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image standard of bodybuilding. Although the western society began to praise the bodybuilding from the ancient Greek period, the unique American culture also gave birth to the unique cultural implication for the body-building image. What this ideal body image actually negates is the "obesity shame" developed from American culture and histor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American Protestant tradition,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other social backgrounds. On the one hand, by exploring the embodiment of "perfect" physical ideals in American politics, business, and ra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on the other hand, by analyzing the self-perception of obese and aging peopl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hat reflect the diversity and interaction behind the ideal body im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third chapter tries to explain the way to internalize the ideal body standard into social members from the angle of modern capital power operation mechanism. Consumerism rising in modern society encourages bodybuilders to "objectify" or even "commercialize" the body. On the one hand, the phenomenon that modern bodybuilders objectify themselves is essentially the transfer of aesthetic subjectivity within the category of body aesthetics. On the other hand,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consumers,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fitness industry combines fitness behavior with excellent German, which seems reasonable, bu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cement and compulsion. Combined with Michelle Foucault's view of knowledge / rights, this chapter will analyz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ideal" body standard under the action of modern capit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micro power discipline body. Further explaining the decisive role that consumer society play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ideal" body standard of contemporary America, and at the same time expounding that under the action of modern capital power,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ource power of modern capitalist society, As an invisible hand, modern capital power can make consumers produce consumer demand by creating social norm and discipline body, so as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related industries.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1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景亮;;族群身份、资本治理与现代国家的领导权——以东南亚地区为视域[J];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2 姚挺;;构建和谐社会:摒弃传统资本,建立现代资本[J];福州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3 管彦波;影响西南民族聚落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4 何俊芳;赫哲族语言丢失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赵永峰;二语学习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探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汪国军;;英汉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教学[J];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7 吴冰月;薛海燕;;犹太民族富有创造力的社会文化因素[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2期

8 陈国勤;;社会文化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黄永中;;试论社会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3年20期

10 郭丽敏;;浅析影响翻译的社会文化因素(英文)[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南南;;元话语:八十年代文化语境中的“救亡压倒启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朱人俊 田井挽[A];何克希将军[C];1993年

3 文贵良;;阿城的“短”:八十年代的话语建设之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陈晓明;饶翔;许维贤;张清芳;郑鹏;;2006年文学关键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解亚宁;龚耀先;王和平;周长株;张克让;邓君林;;城市离退休老年人生理和社会文化因素与智力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姜哲军;;论文艺与功利[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7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8 白烨;;分野、分流与分化——媒体时代的文学流变考察[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9 肖婷;;现代中日夫妻对称的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德兴;;现场设备管理中的模糊诊断[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婷;运用现代资本理念推动旅游业的市场化发展[N];经济日报;2010年

2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刘迎秋;实现“两个健康”要求的三个视角[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3 范逸强;回望八十年代[N];经济观察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凌俊 见习记者 吴飞;八十年代写作:商业成功还是文学成功?[N];文学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沈山;八十年代:记忆与想象[N];财经时报;2006年

6 刘晗;八十年代:走向过去或回到未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7 朱航满;重返八十年代:怀念,或者反思[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潘凯雄;关于《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N];文汇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马志宇;80年代文化的黄金时代[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0年

10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王海洲;“知识”与八十年代电影[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勇;八十年代小说创作与“青年问题”[D];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玉红;八十年代美国健身文化与现代身体观的形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年

2 娜迪艳·克力木江;浅析汉俄翻译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方法[D];新疆大学;2016年

3 孙镜朝;东北地区民居空间形态与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邓婕;评价史视阈下的八十年代小说批评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5 杨斐尔;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邵氏恐怖电影研究[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6年

6 崔谦;“新潮汐”的起起落落[D];西北大学;2016年

7 林子琛;八十年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8 高明;八十年代以来工笔画风格研究[D];渤海大学;2017年

9 王琛;论八十年代“方法论革命”及其历史域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丹珂;记忆与讲述[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4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074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d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