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对20~59岁男女健康成人递增负荷运动测试(GXT),获得一些能反映有氧能力的相关指标如最大摄氧量指标、无氧阈指标、心率指标、梅脱指标等,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了解当前20~59岁健康成人的有氧能力状况,同时也在为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一些直观性资料参考。研究方法:本论文以随机从西安市城区招募男女健康成人(20~59岁),经筛选后确定受试者共791名,按实验方案将测试对象以每隔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划分,每一个年龄段为一个年龄组,共划分为四个年龄组进行实验。其中20~29岁组(男127人,女120人)、30~39岁组(男89人,女91人)、40~49岁组(男73人,女102人)、50~59岁组(男79人,女110人)。本研究主要运用实验的方法,采用递增负荷测试手段对受试者进行实验测试。获得主要测试指标:身体形态测试: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身体机能测试:心率(HR)、收缩压(SP)、舒张压(DP)以及肺活量(VC);无氧阈时的指标包括无氧阈时的摄氧量(VO2)、心率(HR)、负荷(Load)、每分通气量(VE)、氧脉搏(O2P)、代谢当量(METS)、到达无氧阈(AT)的时间;最大摄氧量时对应的指标包括相对最大摄氧量、每分通气量(VE)、心率(HR)、代谢当量(METS)。对实验测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形态指标:20~59岁男性在身高、体重方面普遍高于2010年全国20~59岁指标平均数,但BMI除20~29岁组23.9外,其他年龄组均24.0,尤其为30~39岁组最大;男20~59岁年龄段男性WHR均高于0.9。女20~29岁组平均体重基本与2010年女子平均体重持平,其他年龄组体重指标略高于2010年女子平均体重;BMI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为30~39岁组增幅非常明显(P0.01),40~49岁组增幅明显(P0.05);腰臀比(WHR)在女30~39岁组增幅明显(P0.01),但女20~59岁各年龄段WHR值均0.8。20~59岁男、女安静心率、血压均在正常范围,但男、女安静心率均在30~39岁组最高;男、女肺活量随年龄增加而减小。无氧阈时的指标:男AT-VO2均值在20~29岁组最大为26.9,在30~39岁组下降非常明显(P0.01);男AT-HR均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在30~39岁组及50~59岁组有非常明显下降(P0.01);男AT-Load均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在男30~39岁组AT-VE、AT-O2P下降幅度明显,男40~49岁组比30~39岁组的AT-VE值、AT-O2P值大。男20~29岁组AT-MET及到达AT的时间值最大,男30~39岁组AT-MET及到达AT的时间不及男40~49岁组,男50~59岁组值最小。女子AT-VO2从20~29岁组到30~39岁组下降非常明显(P0.01);女子20~59岁各年龄段的AT-HR均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在女30~39岁组有非常明显下降(P0.01)。女AT-Load、AT-VE在20~29岁到30~39岁之间下降幅度明显,30~39岁到40~49岁升高幅度明显,40~49岁到50~59岁之间下降幅度明显,且女AT-Load在50~59岁组明显下降(P0.05),女AT-VE在30~39岁组明显下降(P0.05)。AT-O2P在女30~39岁组值最小,50~59岁组值最大;AT-MET在30~39岁下降幅度明显(P0.01),在50~59岁组值最小。到达AT的时间从女40~49岁到女50~59岁下降幅度明显(P0.05)。力竭时期相对最大摄氧量对应的指标:男VO2max、VEmax 30~39岁组及50~59岁组下降非常明显(P0.01);男HRmax、VO2max-MET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其中HRmax在男30~39岁组下降非常明显(P0.01);VO2max-MET在男50~59岁组下降非常明显(P0.01)。女VO2max均值在30~39岁组比20~29岁组有非常明显的下降(P0.01),40~49岁组较30~39岁有明显下降(P0.05),50~59岁组较40~49岁有明显下降(P0.05)。研究结论:(1)在形态上,男各年龄段(20~59岁)的身高、体重、腰围均高于2010年全国体质指标。其中男30~39岁年龄段的体重、BMI、腰围、臀围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女各年龄段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2)30~39岁年龄段男女的安静心率均高于其他各年龄段;随年龄增长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增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3)在有氧能力方面,各年龄段男女随年龄增长总体呈现趋势下降。其中30~39岁年龄段男女的有氧能力总体偏低,30~39岁年龄段男的有氧能力下降更明显。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力宏;人类体质及运动能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回顾及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陈玉容;;VO_2max与其他评定有氧能力指标的对比研究——对VO_2max指标的一些质疑[J];科技信息;2013年20期
3 何子红;探寻与运动能力有关的基因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子红;常芸;王升启;;IGF2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杰出有氧能力的关联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魏文哲;;关于女子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何子红;万仲兵;徐玄冲;张霞;许奎元;许志勇;席翼;文立;胡扬;;NRF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男性有氧能力的关联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聂文良;邹亮畴;;抗阻训练对骨骼肌有氧能力影响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5 常芸;于长隆;刘爱杰;高晓嶙;;我国耐力运动员mtDNA高变区Ⅰ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最大有氧能力的关联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高颀;朱荣;田野;胡扬;赵杰修;;HiHiLo对国家跆拳道女运动员血像、红细胞2,3-DPG和有氧能力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王海燕;胡扬;刘刚;魏悦爽;胡苗;席翼;文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SHBG(TAAAA)n多态分布及其与有氧能力的关联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陈思彤;八公里长划检验冬训成果[N];中国体育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
本文编号:2410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41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