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对肥胖女性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3-14 13:33
【摘要】:目的:探讨四周封闭式减肥训练结合饮食干预对肥胖女性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为预防女性青少年肥胖和促进肥胖青少年健康提供参考。方法:以9例参加4周封闭式运动减肥训练营的12至18岁女性肥胖青少年(BMI≥28)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4周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3次/天,6天/周)结合健康饮食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身高、体重、身体脂肪量、体脂率、蛋白质含量、身体质量指数(BMI)等体成分指标,并进行20米折返跑、仰卧卷腹、握力、坐位体前屈等测试,以评价心肺功能、肌肉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等健康体适能水平,同时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试血清8-异前列腺素(8-iso-PGF2α,脂质过氧化产物)、8-羟脱氧鸟苷(8-OHd G,DNA氧化产物)、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等氧化应激标记物,以观察4周的有氧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对肥胖女性青少年的健康体适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因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并未设立空白对照组,默认空白对照组为没有改善。同时本研究中还将肥胖女性青少年干预前后的氧化应激标记物水平与同龄女性摔跤运动员进行横向比较,为深入了解肥胖女性青少年的氧化应激状况及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结果:(1)女性肥胖青少年干预前后平均体重和平均身体脂肪量分别由90.19±15.11(kg)和34.64±3.98(kg)下降到81.60±12.85(kg)和28.32±6.98(kg)(P0.01);平均BMI由32.93±4.84(kg/m2)下降为28.84±4.02(kg/m2)(P0.01);身体脂肪百分比极其显著性下降(P0.01);四肢与躯干脂肪含量下降幅度均匀(P0.01);身体平均总蛋白质含量干预前后由10.49±1.20(kg)到10.31±1.11(kg)虽有所下降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女性肥胖青少年干预前后坐位体前屈平均值由12.27±6.20cm增加为13.51±5.90cm(P0.05);左右手握力与转体度数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双臂相对力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卷腹由18.44±7.70次显著增加为38.00±14.47次(P0.01);20米折返跑能力由18.78±7.58次增长为27.00±13.60次(P0.01)。(3)女性肥胖青少年干预前后总抗氧化能力T-AOC(12.36±5.13U/ml vs.17.57±3.13U/ml)和过氧化氢酶CAT(0.80±0.16U/ml vs.1.83±0.58U/ml)活性显著增强(P0.01);8-异前列腺素8-iso-PGF2α(52.50±7.06pg/ml vs.50.16±4.60 pg/ml)、8-羟脱氧鸟苷8-OHdG(6.02±1.88ng/ml vs.5.89±1.25ng/ml)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4)女性肥胖青少年干预前与运动员相比,氧化应激标记物8-羟脱氧鸟苷(8-OHdG)、8-异前列腺素(8-iso-PGF2α)、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与运动员相比,抗氧化标记物T-AOC(17.57±3.13 U/ml vs.13.01±1.81U/ml)和过氧化氢酶CAT(1.83±0.58U/mlvs.0.70±0.38U/ml)活性差异显著(P0.01);氧化损伤标记物8-异前列腺素8-iso-PGF2α(50.16±4.60 pg/ml vs.58.73±8.99 pg/ml)水平较低(P0.05);8-羟脱氧鸟苷8-OHdG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4周封闭式运动结合饮食干预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肥胖女性青少年身体形态,使肥胖程度明显降低,产生良好的减肥效果。(2)4周封闭式运动结合饮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肥胖女性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特别是心肺适能和肌肉适能。(3)4周封闭式运动结合饮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肥胖女性青少年氧化应激状态,主要可能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机制来实现应激状态的改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0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世英;运动中的氧化应激[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吴嘉琪;;糖尿病中氧化应激的增加及与运动的关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3 黄彬;运动、氧化应激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J];湖北体育科技;2001年03期

4 李进华;邱昌会;常波;;运动、氧化应激与MAPK转导系统[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唐光旭;赵丽;吕媛媛;李岩;何凌骁;;不同区域脑组织对运动诱导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的反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6 常波;运动、氧化应激与DNA损伤和修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黄彬;运动、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与衰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8 肖晓玲;黄文英;吴韬;;桑黄粗多糖对被动吸烟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13年03期

9 张金梁;;游泳训练改善心梗造成的心肌氧化应激:激活PI3K-AKt信号级联的核心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姚华;马玲;;尿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2 黄园;陈志庆;邱卓君;丘卫;林燕;;运动对血液氧化应激态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王博;李英贤;李莹辉;;航天飞行中氧化应激对细胞骨架的调控作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红军;江钟立;;运动、氧化应激与细胞信号转导[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曲丽娜;陈海龙;毕蕾;黄增明;李莹辉;;微重力下的氧化应激与药物防护[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赵晓琴;王瑞元;;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肌病[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先宏;丛建波;郭林超;董国福;王长振;吴可;孙存普;;海藻铁蛋白多糖对氧化应激的作用[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张晓启;刘爽;王振国;;烧伤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治疗[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苏颖;刘晓民;孙延明;栾颖;王月影;;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胡高飞;朱圣华;周筠;马莹;庆宏;邓玉林;;模拟微重力效应导致大鼠脑氧化应激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预防疾病,进入“氧化应激”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灵诺;身体异常与“氧化应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朱作霖;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记者 项铮;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科技日报;2008年

5 ;远离疾病,科学家找到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郭枫;知未来 治未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熊昌彪;氧化应激研究与中医治未病“不谋而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朱作霖;疾病防治新思路——氧化应激窗口期干预假设[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胜德;治“未”病提高人类主体健康意识[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褚晓明;老年痴呆与氧化应激有关联[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思颖;Nrf2缺失加剧DOX引起的心脏毒性和心功能障碍[D];山东大学;2015年

2 夏淑芳;高脂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影响及槲皮素的调节作用[D];江南大学;2015年

3 张鹏宇;硫化氢在臭氧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模型中的作用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游牧;淮南市土壤砷分布特征及基于胰岛素途径的抗砷胁迫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5 易旭;茅台酒对二乙基亚硝胺引发小鼠HCC发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贵阳医学院;2014年

6 肖军;氧化应激通过亲环蛋白A促进人巨细胞病毒复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7 崔艳军;热应激和氧化应激对肥育猪骨骼肌代谢的影响及硫辛酸的调控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8 吴志勇;hOGG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关系及其在mtDNA过表达对高糖诱导的VECs氧化应激修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9 许明明;肝肠间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食品的调节作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10 李俊;人参皂苷Rg1改善氧化应激引起的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艳艳;白藜芦醇对高糖“代谢记忆”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武小希;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及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文松;Nrf2/HO-1通路在氧化应激致终末期肾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4 王倩;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盼盼;活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氧化应激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毒性的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安美玲;CCK-8对甲基苯丙胺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金莲;氧化应激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5年

8 王琦;白藜芦醇抑制肥胖相关的脂肪组织炎症与氧化应激及对睾丸内分泌功能的保护[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关瑾;体外研究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诱发的氧化应激效应与机理[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张斌;体外实验研究不同粒径纳米银的氧化应激效应[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40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440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