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英国竞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实现机制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0-02-07 19:14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英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体教结合"模式的实现路径和制度保障。主要结论:英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种从中小学到体育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英国体育学院的自下而上、由宽渠道到专业化的路径。体育资金投入、体育科技创新、教练员培训、运动员选材、运动员保障作为配套制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的启示:创新培养路径,拓展资金投入渠道,推动科技创新与实践的结合,完善运动员、教练员发展制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继英;宋全征;杨再淮;沈建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激励的原则与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江海燕;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几种不同培养模式的再认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5期

3 俞继英;;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激励的原则与模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3期

4 朱桂林;董众鸣;周美芳;许智毅;;我国高校在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倪洽亚;;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释微[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3期

6 李德奇;魏烨;;河南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5期

7 曹连众;王前;李作学;;竞技体育人才隐性知识的概念及内部层次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蔡晓梅;黄莉葱;;中国女性竞技体育人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历届亚运会女性冠军为例[J];热带地理;2012年01期

9 雒满;刘光宇;李成梁;;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环境研究综述[J];辽宁体育科技;2012年01期

10 王健;;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初级、中级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重甫;周建梅;;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魏真;;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匡泉;;从竞技体育人才流动探析全运会发展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宋全征;俞继英;;新世纪中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程华;戴健;;制约长江三角洲地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资效益的因素及对策[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丛冬梅;;环境因素对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的功效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徐兴国;;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影响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8 韩慧;;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战略与思考[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9 兰自力;郑婕;;我国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竞赛管理体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10 韩慧;;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发展过程创新与思考[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春耕;我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步入法制化轨道[N];山西日报;2008年

2 北京市延庆县体育运动学校 纪文广;“两个结合”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关键[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广州市体育局 陈建族;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不可或缺的“六个环节”[N];南方日报;2011年

4 记者 王成邋通讯员 张自军;又好又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N];徐州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孙军 实习生 赵思亮;政协常委李立 培养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N];焦作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小伟;高校渐成竞技体育人才库[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南京体育学院 张雄;由“南通现象”试析高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之道(下)[N];中国体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周志翔;练体育的越来越少 宁夏田径人才短缺[N];银川晚报;2013年

9 白伟;《山西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退役安置办法》今起实施[N];太原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牛志伟;体育产业发展要步入快车道[N];延边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向宏;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亚云;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全征;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D];上海体育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鑫;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张永阁;玉环县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健;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4 轩志强;浙江省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化培养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5 韩晓龙;中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6 陆得志;福建省竞技体育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谢丽媛;浙江省竞技体育人才院校化培养模式的特征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8 周军;中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9 刁瑞雪;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晓骏;影响我国高校篮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7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577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b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