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对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袁志轻扣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25 19:07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袁志的轻扣球技术动作的测试,来描述袁志轻扣球各个技术环节的特征,论述了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腕关节等部位的角度变化情况,分析了袁志在各个技术环节中躯干转体、躯干前屈、肩旋角等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身体重心、腾空高度与水平位移距离等因素内在的逻辑关系。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从运动学理论方面来探讨袁志轻扣球动作的结构要领与特征;为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影像测量法、数据解析法、数理统计法。运用高速摄像的方法,对袁志前排二号位轻扣球技术动作助跑、起跳、空中击球、落地等四个阶段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六次有效的数据采集,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揭示袁志轻扣球技术动作中的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和落地四个阶段中其髋、膝、踝关节等角度、角速度、角位移、空中击球时间等特征。研究结论表明:(1)助跑阶段,袁志的助跑动作具有步幅小、速度快的突出特点;同时,袁志在助跑过程中髋关节与膝关节角度变化不明显,袁志的助跑动作稳定性好、动作幅度不大的重要特征,由此确保了袁志轻扣球技术的充分发挥。(2)起跳阶段,袁志在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的损失量较小;其起跳时间短,与世界著名的排球运动员马修安德森、埃文-帕塔克的起跳时间基本相当。在缓冲与蹬伸阶段其左右肩关节角度的变化明显,说明其摆臂幅度较大,进而为空中击球环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在空中击球阶段,躯干转体所需的时间较短;其轻扣球的空中击球点高度明显低于一般重扣球;其身体重心位移的轨迹呈抛物线型;肩、肘、腕等关节的水平速度变化较为明显,尤其是在击球瞬间手腕关节的水平速度呈明显下降趋势,水平速度损失率较高,说明袁志在击球瞬间有主动控制的动作,通过录像观察还发现,袁志在空中击球阶段,击球手腕一直是处于吊腕状态,手掌也一直处于张开的状态,呈勺子的状态,这是为了更大程度的将球打满全手掌,这是轻扣球技术动作较为显著的特征。(4)在落地阶段,左膝关节主要起的缓冲作用。由于袁志是右手攻球,在扣球过程中会因为挥臂动作使得身体右侧产生的冲击力较大,如果采用右膝关节缓冲,势必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冲击、伤害。因此,为了减少对身体的冲击,袁志的主要缓冲关节是左膝关节。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对袁志轻扣球技术的深入剖析与总结,以便于为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技术样板。建议深入研究轻扣球采用什么样的助跑起跳更适合轻扣球。(2)通过制作有关袁志轻扣球技术的影像教材,不仅在专业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加以采用,同时,还应在高校或中学的排球教学中推广。(3)在透析袁志轻扣球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加以不断的创新、改进,使之成为兼具专业性与大众性双重特征的扣球技术,以便于实现推广与普及范围的有效拓展。(4)建议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更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对轻扣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揭示不同位置的轻扣球动作的特征。
【图文】:

框架图,框架,扣球动作,排球运动员


图 1 正面框架图 2 侧面框架2.2.2.2 拍摄内容及过程受试者为我国著名排球运动员袁志,受试者在正式拍摄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在二号位进行六次有效的轻扣球动作,有排球方面的专家进行评判动作的质量试者测试时全程在画面中,其次,扣球动作不受任何环境干扰,包括二传传出

机位,扣球动作,排球,原点


图 2 侧面框架2.2.2.2 拍摄内容及过程受试者为我国著名排球运动员袁志,受试者在正式拍摄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在二号位进行六次有效的轻扣球动作,有排球方面的专家进行评判动作的质量试者测试时全程在画面中,其次,扣球动作不受任何环境干扰,包括二传传出合拍摄要求,第三,扣出的球不能碰触标志杆、球网等物体,球落地必须在排拍摄地点在沈阳体育学院排球馆大馆 2 号场地,拍摄时间为 2016 年 10 月 12 拍摄现场的机位设置如图 3 所示,1 号机距原点距离为 10.6 米,2 号机距9.6 米,3 号机位距原点距离为 9.4 米。1 号机位与 2 号机位之间的距离为 13.光轴夹角为 90°;1 号机位与 3 号机位之间的距离为 16.8 米,两机主光轴夹角原点高度为 0.7 米,摄像机高度为 1.3 米。拍摄时,,首先拍摄标定框架,将标在拍摄区域,三台机器同时对袁志轻扣球动作进行全程拍摄,拍摄频率为 200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枝梅;;排球前后排扣球起跳期下肢技术动作生物力学特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 张海斌;葛春林;王锋;;排球运动员急停起跳环节的生物力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刘京;徐亚龙;周佳彤;刘强德;孙晋海;;排球扣球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刘闯;;生物力学在排球扣球动作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5期

5 朱文斐;;排球扣球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运动;2010年03期

6 杨志林;;现代排球扣球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2期

7 曹剑;靳小雨;;从2008年奥运会看现代排球技战术的发展趋势[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8 黄金萍;;排球扣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张清华;华立君;陈钢;;男子排球上步扣球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10 展更豪;安琪;蒋里;;中国男排与世界优秀男排竞技能力的比较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磊;何建龙;赵焕彬;;人体上肢运动链鞭打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2 杜川崎;庞军;吴新凡;;对排球运动员三种扣球起跳的生物力学研究[A];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华立君;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动作及其专项力量的综合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段国洞;世界高水平男女排比赛得失分规律的定量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景旺;西北工业大学男排进攻效果的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熊峰;排球扣球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陈瑞瑞;排球扣球中鞭打动作的肌电分析与力量训练方法的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5 万绪鹏;排球4号位强攻助跑起跳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杨宋华;对江苏省女排队员二号位直线扣一般球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2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582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5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