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陕西省竞技武术套路男子长拳后备人才专项身体素质因子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发布时间:2020-04-01 21:58
【摘要】:陕西省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近几年国内的各大比赛中鲜有作为,尤其是男子长拳项目。随着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因此各级武术套路比赛在长拳项目上竞争十分激烈,使陕西省在长拳项目面临较大挑战,并显现出竞争力不足的现状,由此可以看出陕西省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需要专家、学者发现问题并提供理论建议。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相关研究方法,针对陕西省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本文的研究搜集了2014年至2018年参加陕西省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竞标赛长拳项目前八名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和专项成绩数据,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旨在找出影响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进而反映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评价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及日常训练的科学化水平。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陕西省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受后备人才分布状况、男女比例、技术等级、伤病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后备人才从事武术训练的动机水平较高,有利于长期从事艰苦训练。根据调查发现男子长拳项目可视为潜优势项目。(2)通过对陕西省长拳运动员与国家队长拳运动员身体素质对比分析,陕西省长拳运动员身体素质较国家运动员差距较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是日常训练的重点。(3)通过典型指标的数据分析,反映陕西省竞技武术套路男子长拳后备人才专项身体素质的指标有四类,分别为腰腹速度力量因子(仰卧单拍脚);弹跳、速度耐力因子(立定跳远);动作速度因子(正踢腿);柔韧因子(横叉)。(4)建立陕西省竞技武术套路男子长拳后备人才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之间的预测方程。预测方程:Y=0.348*X1(仰卧单拍脚)+0.118*X2(正踢腿)+0.117*X3(仆步穿掌)+0.027*X4(冲拳)-1.118经检验该模型预测精度很高。教练员可以通过对后备人才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把握,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据此模型进行控制训练。经分析,预测值高或低现象主要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赛状态有关。
【图文】:

统计图,竞技武术套路,陕西省,统计图


图 1 陕西省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地域分布统计图(n=148)根据调查陕西省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地域分布明显不均匀,,其中西安市代表队参赛人数 25 人,渭南市代表队参赛人数 21 人,其余各市代表队相对参赛人数较少。反映出西安市、渭南市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储备充足。从访谈得知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陕西省,性别


图 2 陕西省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性别统计表(n=148)图 2 是对陕西省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性别的调查,根据调查男运动员 90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 60.81%;女运动员 58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 39.18%。在性别结构中男运动员明显多于女运动员。调查结果与全国其他省份较为一致,这是由于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杰;;复杂的就科学的——论竞技武术套路规则变化[J];山西体育科技;2011年02期

2 刘鹏;;节奏在当代竞技武术套路演练中的重要性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35期

3 陈炜;;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年28期

4 侯雨环;王岗;;竞技武术套路“体操化”发展的回眸与反思[J];运动;2018年19期

5 于宏举;;核心训练对竞技武术套路作用研究[J];田径;2019年02期

6 黄平波;戚虎;;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研究[J];运动精品;2019年06期

7 董江;张龙;;节奏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重要性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21期

8 张瑾瑾;;竞技武术套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J];中华武术(研究);2018年02期

9 李斌;常仲源;;西化进程中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困境及出路[J];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01期

10 宋林;;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发展方向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培含;;竞技武术套路器械标准化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2 朱晴逸;;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及创编探究[A];《体育科研》2008年第2期(总第110期)[C];2008年

3 王继强;王二平;;竞技武术套路大赛临战模式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高贯发;;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传承的若干问题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王继强;贾亮;赵保强;;优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大赛临战程序化技术训练模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6 颜红英;矫健;;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及走向[A];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3年

7 王继强;王二平;;竞技武术套路临赛实战模式的应用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温佐惠;韩英甲;王俊法;;新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中心理的影响与对策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陆跃琴;林小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国际现状分析——兼论中国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对策[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席饼嗣;刘同为;;竞技武术套路演练配乐的现状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西安体育学院 姜霞;民乐为竞技武术套路赛添彩[N];中国体育报;2013年

2 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 姜霞;新形势下竞技武术套路训练发展趋势和依据[N];中国体育报;2012年

3 潘俊杰 祝兴平 陈中原;科学助武术再展雄风[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鹏;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异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2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魏巍;竞技武术套路中腾空垂转技术特征及相关运动素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军;陕西省竞技武术套路男子长拳后备人才专项身体素质因子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D];西安体育学院;2019年

2 张琦雪;竞技武术套路服装的发展现状与创新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3 杨希芮;竞赛规则的变化对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导向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4 白剑飞;我国竞技武术套路在“一带一路”战略国的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5 邓剑斌;超等长训练对少年儿童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训练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6 麻飞;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赛制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

7 张俊杰;技术文化视域下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归属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8年

8 陈静;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组织支持、自我效能及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8年

9 王勇;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审美思想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8年

10 侯雨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口述史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610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10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6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