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奥运争光战略下四川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05:52
【摘要】:《奥运争光计划》的颁布与实施,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得以迅速发展的指明灯。运动健儿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奖牌数量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项目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是,伴随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精英运动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在奥运争光战略的背景下审视了四川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逻辑、问题与发展途径,以期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探索出新的思路与参考路径。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四川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队伍规模逐步扩大,主要在各级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体校为主的后备人才培养途径向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过渡。(2)运动员的选材途径主要通过各种级别的赛事,以此来评判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竞赛水平;在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安排上的冲突,不利于青少年运动员从事竞技体育,阻碍了奥运争光战略背景下的四川省竞技体育发展。(3)四川省从事竞技体育训练的教练员在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教练员学历结构和执教年限无法并驾齐驱;教练员在工作中有选材、比赛、输送人才等方面的压力。(4)有运动资质的青少年在选择学校意向上,更倾向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或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导致“金字塔”底层的体校培养人才链断裂,招生规模锐减。(5)四川省各州、市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队伍规模相差悬殊,呈现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夏季奥运会常设项目布局比较齐全,冬奥会项目开展较少;优势项目和夺金项目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布局较少。(6)对四川省后备人才培养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各培养单位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和体育彩票支出,吸引社会融资较少;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与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单位的实际资金需求不相符合。针对以上研究得出的结论,本文在四川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竞技体育发展较好的国外一些国家和国内其它地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仅供四川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提供可参考。
【图文】:

数量分布,数量分布,四川省,情况


14图 1 四川省各级业余数量分布情况前现存的各级体校中,从业余体校-市体校-省体校“三级网络”式今非昔比。生源减少、招生窘况是当前四川省各级体校面临的主要致基层体校在校人员规模在大幅度减少,甚至部分体校已逐渐走向育总局经济司编著.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年鉴 2012

四川省,传统项目学校,大项,田径


162015-2017年被授予12所,占总数量的4%。图2 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情况在奥运争光战略背景下,催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达到空前繁盛,而且涉及的奥运会项目种类也比较多。在夏季奥运会常设的28个大项中,除自行车、手球、帆船、马术、铁人三项、现代五项、网球等项目和冬季项目以外,被授予的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包含了田径在内的21个奥运会大项。其中,被授予传统项目学校最多的项目是田径,高达149所;其次是篮球92所、足球57所、排球39所,,由于项目本身开展的便利性和基础性,在学校普及度较高;举重、射箭、棒垒球、水上项目(除花样游泳、跳水、水球以外)在全省各传统项目学校中被授予在10所及以上。而摔跤、皮划艇、乒乓球、曲棍球、射击等项目被授予的学校在5-10所之间,因发展这些项目需要专业的器材、设备和技术的投入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佳华;;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法制化对我国的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2 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3 李建国;林德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创新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闫育东;赵晶;;从“青奥会”看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转移[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年01期

5 胡安义;吴希林;蔡开明;;德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3年09期

6 陈林会;王宏江;;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制度审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王海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及整合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李琳;陈薇;李鑫;季浏;;俄罗斯2020年前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王向宏;李野鹏;;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吴建喜;邓世忠;连正茂;李可可;黄厚新;;美国学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社会学归因[J];体育文化导刊;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振英;;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体系的理论审视[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晓峰;内蒙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昌领;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王仕君;影响新疆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1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21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e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