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骨骼肌特异性过表达PGC-1α模型建立及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20-04-30 21:42
【摘要】:目的:本研究拟利用在体注射及电穿孔技术,建立FVB/N小鼠骨骼肌特异性过表达PGC-1α模型。研究方法:1.质粒转染效率鉴定:C2C12成肌细胞进行转染实验,利用Flag-PGC-1α质粒进行转染,转染48小时后,检测PGC-1α蛋白表达,鉴定质粒转染效率。2.骨骼肌质粒注射后时效性观察:雄性6-8月龄FVB/N小鼠,随机分成3组:转染5天组(简称5D),转染10天组(简称10D),转染15天组(简称15D),每组10只,检测PGC-1α蛋白的表达,确定骨骼肌质粒注射后的最佳检测时间。3.骨骼肌特异性PGC-1α过表达模型建立:雄性6-8月龄FVB/N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空载质粒注射,称为Negative Control,简称NC),GFP组和Flag-PGC-1α质粒组,每组10只。Flag-PGC-1α质粒组胫骨前肌注射Flag-PGC-1α质粒(2μg/μl,40μl),并利用电穿孔法促进转染,GFP组胫骨前肌注射GFP质粒(2μg/μl,40μl)+电穿孔法促进转染,NC组胫骨前肌注射pUC DNA 3.1空载质粒(2μg/μl,40μl)+电穿孔法促进转染。注射后10天,将实验动物进行处死取材,提取胫骨前肌、心肌进行相关检测。4.骨骼肌特异性PGC-1α过表达模型鉴定:1)组织学检测(HE染色):分别对正常组(空白组)、NC组、Flag-PGC-1α组小鼠的胫骨前肌,进行HE染色,对其骨骼肌肌纤维进行病理学形态检测及分析。2)Western blot法检测胫骨前肌和心肌相关蛋白表达:PGC-1α、GFP、mtTFA、NF-κB、MnSOD、FNDC5。结果:1.Flag-PGC-1α质粒转染C2C12成肌细胞48h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GC-1α蛋白整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Flag-PGC-1α质粒转染效率较好。2.将5D、10D和15D三组小鼠胫骨前肌中PGC-1α蛋白表达量进行比较,10D组中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最高,提示骨骼肌进行PGC-1α转染后第10天为最佳检测时间。3.对NC组和GFP组进行GFP蛋白表达分析,显示GFP蛋白在GFP组表达成功,而NC组没有表达。4.HE染色结果显示,Flag-PGC-1α注射组的肌纤维相对于NC组有趋于愈合的趋势。5.对实验小鼠的胫骨前肌进行蛋白水平检测,Flag-PGC-1α组中mtTFA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NC组有显著性升高;Flag-PGC-1α组与NC组相比,FNDC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NF-κB、MnSOD蛋白表达水平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6.对实验小鼠的心肌进行蛋白水平检测,与NC组相比,Flag-PGC-1α组中心肌FNDC5、mtTFA表达量显著性升高。结论:1.成功地建立了小鼠骨骼肌特异性过表达PGC-1α模型,表现为骨骼肌PGC-1α表达升高,其下游线粒体转录相关因子、肌肉因子相关蛋白表达升高。2.骨骼肌特异性过表达PGC-1α引起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蛋白表达升高,提示可能存在骨骼肌-心肌交互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文】:

模式图,骨骼肌,模式


增强了 SIRT1 的活性。在饮食因素的作用下观察到类似的增进行的模型实验表明,身体活动增加了 NAD+的浓度并降低了-1α乙酰化水平[57]。两种机制调节骨骼肌细胞外 NAD+的水平,,A致 NAD+水平升高,SIRT1 活化增强 PGC-1α的转录活性[58]。N酰胺转化为 NAD+,并在训练过程中增强骨骼肌的这一过程[59]。通过分别和一起改变 AMPK 和 NAMPT 酶的活性来调节骨骼肌的增加,伴随着调节 SIRT1 活性。但是应注意,SIRT1 的活性不其底物的浓度而且可以通过翻译后修饰来调节。几项研究表明,增加了酶的脱乙酰酶活性[60,61]。脱乙酰酶 SIRT1 是 PGC-1α脱乙骼肌中诱导线粒体生物发生的调节剂,可导致 PGC-1α蛋白的活RT1 基因的小鼠实验表明,PGC-1α基因表达、蛋白质转运、活有改变。已经发现,代替 SIRT1,PGC-1α的脱乙酰化和蛋白质的活转移酶催化,这种酶可能是身体活动后 PGC-1α活化的重要调节

序列比较,蛋白质激素


图 2 运动对 irisin 的调控[76]Irisin 是由 111 个氨基酸组成的可溶性 N-糖基化蛋白质激素,分子量约为 12KDa。Irisin 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小鼠和人 Irisin 序列同源性高达 100%。Irisin 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瘦素的同源性分别为 85%、90%和 83%[2],如下图所示。由此提示,Irisin 可能是改善糖尿病、心衰等慢性疾病的新靶点。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0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ohnson DJ;杨忠瑾;张晓伦;陈亭苑;;枝链氨基酸摄取及肌肉游离氨基酸浓度估算术后肌肉氮平衡[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7年04期

2 ;运动医学文摘[J];体育科学;1987年03期

3 王自勉;骨骼肌能量代谢研究的新进展——磷酸肌酸能量往返机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年01期

4 许迎迎;;运动与骨骼肌的重构研究[J];运动;2018年14期

5 周泽渊;于淑湘;史俊南;张建平;金岩;;诱导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骨骼肌细胞分化[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0年03期

6 李世德;宗少晖;詹新立;肖增明;劳山;;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和化疗药物对正常骨骼肌细胞的作用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毛海峰;;运动对骨骼肌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8 韩萍;牛洁;张仁祥;;运动与补充蛋白对骨骼肌产生的影响[J];山西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9 张彤云;运动与骨骼肌细胞的损伤[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赵春礼,郑少鹏,王珂,鲁强,田竟生,徐群渊;脂质体介导的骨骼肌细胞的基因转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柴光伟;赵华;;抗阻训练对衰老骨骼肌的影响[A];2015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心血管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2 孟悛非;马玲;;骨骼肌细胞内脂肪的~1H MRS定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刘承宜;徐晓阳;郝选明;杨则宜;邓树勋;刘颂豪;;低强度单色光或激光对骨骼肌细胞疲劳模型的可能效应[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朱晓梅;缪爱琴;;BCAA对地色米松诱导损伤的乳鼠骨骼肌细胞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何学影;张红波;马青;;失重性肌萎缩骨骼肌细胞的介电特性研究[A];浙江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良刚;陈槐卿;Sean L.McGee;;HDAC5转录调节骨骼肌细胞GLUT4基因表达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王琴;杜文兴;于敏莉;;雄激素促进鸡胚骨骼肌增殖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8 王佑民;程桦;黎峰;傅祖植;;增加鼠原代骨骼肌细胞全长OBRb mRNA的表达对细胞葡萄糖氧化代谢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王明清;魏连波;;毛蕊异黄酮抑制脂多糖诱导的C2C12骨骼肌细胞炎症及其机制[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10 金邦荃;朱云;周鑫;龚兰;章熙霞;周涛;徐小波;;维生素D受体基因/蛋白与Fok1位点多态性对骨骼肌发育的作用[A];维生素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丽丽;长非编码RNA Linc-RAM通过调控糖原磷酸化酶活性促进骨骼肌细胞分化[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李之s

本文编号:2646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46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3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