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身份认同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08:20
【摘要】:网络游戏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模拟出来的虚拟平台基础上的虚拟交往,网络虚拟技术提供了一种类似“真实”的虚拟体验,也称之为一种“拟社会交往”,这种交往能够实现游戏者在现实中无法获得的自我实现和身份认同,弥补了游戏者在现实生活交往中的很多缺陷,同时也给个人的自我认同带来了极大的困惑。游戏者的文化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准则等方面的不同,使游戏者对自我的身份认同产生困惑,陷入了身份割裂和身份迷失的尴尬处境。网络游戏中,游戏者的身份认同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游戏者对游戏平台的认同;其二是游戏者对角色的认同;其三是游戏者对游戏战队的认同,并构建了游戏者在网络游戏中身份认同的自我属性和社会属性。游戏者体验网络游戏的动机可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释放,游戏者受现实生活压力和环境的困扰,选择到虚拟世界中逃避现实,将自己想象并带入到虚拟世界,换一种身份进行角色扮演来摆脱现实、解脱困境,追求感官刺激。游戏者在游戏中能通过不断探索和不断修炼,获得进步和升级的仪式感。第二种动机是社交,人的发展往往离不开群体,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受到等级、地域、环境的影响,然而网络空间的交流是完全自由的,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任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游戏中的群体往往会以帮派的形式出现,这种交往方式更有利于社会化、关系维持、团队协作,更容易培养人的群体认同感。由于游戏者在网络游戏中身份认同具有虚拟性、流动性、关系重建等特征,网络游戏与身份认同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身份认同建构对个体和社会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游戏者能够通过虚拟身份认同建构虚拟空间的精神家园,促进自身的智力发挥与自我成长,释放压力,提升生活的愉悦感。游戏者身份认同因网络游戏而产生的分裂,需要游戏者在反思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统一中进行自我身份认同的重建。对游戏者身份认同现象的解读,分析游戏者在网络游戏中建构平台身份认同、角色身份认同、战队身份认同的现象,进而通过网络游戏与现实社会的相互作用,使游戏者回归到现实身份认同,鼓励游戏者在群体类化和积极区别中进行社会身份认同的重建,结合线下自我的弥补和完善,规避游戏中较强的角色依恋和成就型游戏动机会起到的负面作用,通过网络游戏的积极引导帮助人们建构理想身份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99
本文编号:2649814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何洪涛;;从身份认同看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贵族[J];兰州学刊;2010年04期
2 肖尧中;;网络游戏的传播学审思[J];天府新论;2009年06期
3 杨效宏;陈京京;;错位的角色肯定:网络游戏中的青年女性身份认同——一次个案的观察与分析[J];兰州学刊;2009年10期
4 黄铃;;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现状分析[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7年08期
5 何明升,李一军;网络生活中的虚拟认同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2649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4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