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课内外一体化”视角下高校定向越野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9 17:31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业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突出主题。对于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来讲,确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思想,通过教学改革,以增强大学生体质、增进大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促进大学生形成较强的体育学习与锻炼意识,继而使高校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为了促进现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我国高校现有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改进极为必要。自定向越野项目走进高校课堂开始,关于定向越野教学的改革、全民健身的开展以及定向越野项目训练竞赛的人才培养便成为体育教育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热点。通过“课内外一体化”视角下高校定向越野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优化定向越野课程教学模式,为区域性,乃至国家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实施的依据。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与归纳演绎法等方法对本论文进行研究,首先,文中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等相关概念的涵义进行总结界定;其次,针对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再次,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开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与分析,对高校定向越野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重构;最后,针对高校定向越野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架提出完善教学模式运行的物质保障、制度保障、师资保障的建议。本研究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前言。本部分重点针对本研究中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进行了论述,对体育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等相关概念作以界定;对国内外高校定向越野体育课程的开展现状、“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以及高校定向越野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施行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的不足与可鉴之处。第二部分:研究对象与方法。以“高校”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确立了相关研究方法,并对研究方法作以说明。第三部分:构建高校定向越野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本部分主要是从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实施价值、政策支撑与定向越野自身存在的优势特征三个方面进行理论论证,为高校定向越野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第四部分:构建高校定向越野课程体育教学模式。本部分主要从“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对高校定向越野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详细阐述。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定向越野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加注重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将实现课内、课外的深度融合;多视角、多种评价方式的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议:灵活选择与设计定向越野课程教学模式;完善学校教学制度、教学条件;完善教师队伍的制度建设。
【图文】:

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程


体育教学俱乐部中负责辅佐指导教师组织管理俱成员进行定向越野的学习与锻炼。⑵由校主管领高水平运动委员会组成的管理轨道。俱乐部运行机制部分为三个水平层次,开设的教学课程分为初级教程主要包括体育课程、体育俱乐部活动,这个;中级教程主要是面向有一定定向越野学习基础个群体是通过初级课程中选拔而来,是校级高水针对少数人设置的,主要是为了选拔优秀运动员学时管理方面,为了便于体育俱乐部日常活动的学生选择,充分体现了学生选课的 “自助性”;分钟的锻炼时间(为方便统一管理,包括学生的成 32 课时期末给予 1 个学分的积累;锻炼时间进行价;每班够 20 人进行开班,,这样可降低教学成本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2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文英;崔贝贝;王溥辰;;基于“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活动视角谈学生体能水平变化情况实证研究[J];灌篮;2019年11期

2 李秀丽;;校园足球课内外一体化的有效建构[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14期

3 唐月琴;金永;;教学论视角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7年06期

4 吴雪芹;;新时代下高中瑜伽社团课内外一体化的探索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07期

5 沙公艳;肖磊;;课内外一体化 提高动作示范有效性的策略[J];体育教学;2017年03期

6 秦洪敏;;普通高中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体育教学;2017年07期

7 王素芳;;校园足球课内外一体化的有效建构[J];江苏教育;2017年89期

8 陈显友;挺身式跳远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体育师友;2005年04期

9 王汉臣;;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视角下的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23期

10 陆小马;;苏州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运动;2016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骏;游江波;;高校“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探索与实践——以某大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为例[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2 吕平元;;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推进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改革[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3 韩振勇;;普通高校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4 王媛;刘晨;利秀玲;凌敏;;微信在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移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15年

5 方海明;孙永生;史登登;;户外运动专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6 梁健辉;;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排球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年

7 韩自强;许lx;林建华;;论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体育社团同构“课内外一体化”[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孔繁炜;;技工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A];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学校一等奖)[C];2016年

9 王锋;平安;刘洪俊;;田径专项学生核心能力构成与培养途径的研究[A];发挥社会科学作用 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7年

10 许万林;刘阳;;普通高校学分制下体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A];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蕾;北京五一小学展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N];音乐周报;2006年

2 房巍;中关村三小展示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成果[N];音乐周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陈茴茴;合唱课程既要教 更要演[N];音乐周报;2016年

4 通讯员 时亮 景奉霞;争做育人先锋 助推学校科学发展[N];济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卢苇;高校如何提升“90后”人才质量?[N];中国体育报;2013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窦雨佳;课内外能否一体化?[N];中国体育报;2007年

7 房巍;北京市海淀小学生得到实惠[N];音乐周报;2006年

8 通讯员 陈克俊 杨亮红;“前瞻性”科研助推品质提升[N];中国教师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卢苇;让小社团发挥大作用[N];中国体育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小伟;课程改革让高校体育发生新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雷;“课内外一体化”视角下高校定向越野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9年

2 刘雪峰;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9年

3 段廷正;课内外一体化篮球教学对提高一年级小学生动商(MQ)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吴文芳;校园无极健身球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效果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5 任璐璐;长春市高校排球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8年

6 王公一;中小学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7 周德超;高职院校武术选项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应用[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8 李晓;济南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排球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3年

9 刘竞井;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现状与个案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付鹏;湖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现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71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71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b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