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视角下的山西徐沟背铁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14:45
【摘要】:徐沟背铁棍是一项集体育、舞蹈、杂技、戏剧、绘画于一体的多元化风格的民俗体育项目。它是广场体育文化的最早雏形之一,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这项活动无法获得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其生存与发展面临困境。因此,本文以徐沟背铁棍为研究对象,以民俗体育为视角,立足于民俗学、体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徐沟背铁棍进行了整体的研究调查。通过深入挖掘背铁棍活动的功能、价值、文化内涵,调查分析背铁棍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保护与发展背铁棍的有效途径。为类似民俗活动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进一步研究民俗体育活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背铁棍是山西省清徐县徐沟镇的一项民俗体育活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支持、自身具备的功能和文化价值以及民间和政府的有力保护,才得以传承至今,屹立不倒。2.不同历史时期造就了背铁棍不同的文化内涵。萌芽期的核心是处于农耕文化时期的老百姓,敬神祈愿,祈求幸福安康;初步发展期的核心在于锻炼身体,娱乐消遣,追求平安健康;曲折发展期时开始具有一定的社会色彩,反映现实生活;全面发展阶段时期背铁棍的核心在于娱乐身心、强身健体,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无论哪个发展期徐沟背铁棍的传承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体现了黄土高原淳朴的民风民情及娱神娱己思想。但目前我国对徐沟背铁棍的研究探索不够深入,相关科研成果有限,因此需要更多的学者和社会人士进行创新性研究。3.根据对徐沟背铁棍的实地调查,本研究认为其主要困境有:(1)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2)背铁棍保护力度不够,群众参与度低;(3)背铁棍活动开展所需经费较多,资金渠道不畅;(4)背铁棍传承人老龄化,专业人才缺乏;(5)背铁棍的制彩、服饰不严谨、不规范、不合理;(6)背铁棍活动内容形式单一,文化内涵缺失。4.对徐沟背铁棍民俗体育活动发展的建议:(1)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2)加强理论研究,丰富表演形式(3)提高对民俗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4)保护传承人,加强后备人才的专业队伍建设;(5)借助现代传播媒介,传承和发展背铁棍;(6)精准创新背铁棍,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图文】:
背棍是托举者把固定在器材上的被举者架起来进行表演,,它又可称为走阁、背阁。背棍的划分形式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会不同。背棍的基本知识梳理如下:背棍按人物作用将表演者划分为:托举者(背棍者)、被举者(被托者)、打卡者(开路人)按被举者人数划分为:单人棍、双人棍、三人棍、活心棍(马马棍)按器材划分为:悬挂式背棍、直顶式背棍、活心式背棍按发展史划分为:平肩背棍、立肩背棍。背棍的整体结构分为上、中、下三截,上截称铁桩、中截称铁架、下截称铁袢或铁锁。背棍者的步伐分为:小步行进、大步前进、碎步小跑背棍者的步行分为: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背棍的队形队列有:“S”形和“∞”形等。表演形式:街头表演、广场表演、舞台表演
背棍是托举者把固定在器材上的被举者架起来进行表演,它又可称为走阁、背阁。背棍的划分形式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会不同。背棍的基本知识梳理如下:背棍按人物作用将表演者划分为:托举者(背棍者)、被举者(被托者)、打卡者(开路人)按被举者人数划分为:单人棍、双人棍、三人棍、活心棍(马马棍)按器材划分为:悬挂式背棍、直顶式背棍、活心式背棍按发展史划分为:平肩背棍、立肩背棍。背棍的整体结构分为上、中、下三截,上截称铁桩、中截称铁架、下截称铁袢或铁锁。背棍者的步伐分为:小步行进、大步前进、碎步小跑背棍者的步行分为: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背棍的队形队列有:“S”形和“∞”形等。表演形式:街头表演、广场表演、舞台表演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52.9
【图文】:
背棍是托举者把固定在器材上的被举者架起来进行表演,,它又可称为走阁、背阁。背棍的划分形式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会不同。背棍的基本知识梳理如下:背棍按人物作用将表演者划分为:托举者(背棍者)、被举者(被托者)、打卡者(开路人)按被举者人数划分为:单人棍、双人棍、三人棍、活心棍(马马棍)按器材划分为:悬挂式背棍、直顶式背棍、活心式背棍按发展史划分为:平肩背棍、立肩背棍。背棍的整体结构分为上、中、下三截,上截称铁桩、中截称铁架、下截称铁袢或铁锁。背棍者的步伐分为:小步行进、大步前进、碎步小跑背棍者的步行分为: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背棍的队形队列有:“S”形和“∞”形等。表演形式:街头表演、广场表演、舞台表演
背棍是托举者把固定在器材上的被举者架起来进行表演,它又可称为走阁、背阁。背棍的划分形式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会不同。背棍的基本知识梳理如下:背棍按人物作用将表演者划分为:托举者(背棍者)、被举者(被托者)、打卡者(开路人)按被举者人数划分为:单人棍、双人棍、三人棍、活心棍(马马棍)按器材划分为:悬挂式背棍、直顶式背棍、活心式背棍按发展史划分为:平肩背棍、立肩背棍。背棍的整体结构分为上、中、下三截,上截称铁桩、中截称铁架、下截称铁袢或铁锁。背棍者的步伐分为:小步行进、大步前进、碎步小跑背棍者的步行分为: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背棍的队形队列有:“S”形和“∞”形等。表演形式:街头表演、广场表演、舞台表演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亮;麻晨俊;王力伟;;南京民俗体育的特征、分类及其传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杨海晨;王斌;胡小明;沈柳红;赵芳;;想象的共同体:跨境族群仪式性民俗体育的人类学阐释——基于傣族村寨“马鹿舞”的田野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梁艳;陈功立;何标;;对皖西民俗体育“肘阁、抬阁”的现代生成机制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4 刘e
本文编号:2680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8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