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太极拳锻炼对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身心康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02:07
【摘要】:目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TS)等新型合成毒品已经代替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成为现阶段中国的主流毒品,ATS滥用可产生严重的情绪问题和高危行为,危害个人健康及社会稳定。在联合国的倡导下,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体育介入药物滥用研究,研究显示身体活动和锻炼影响的多巴胺受体激活、多巴胺浓度增加,这与药物滥用具有相同的奖赏途径;同时大量研究证实了太极拳锻炼对正常人群及慢性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效益;所以设计太极拳干预ATS依赖者康复的锻炼方案,检验干预效果,对促进ATS依赖者康复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为四个研究进行,研究一设计太极拳锻炼方案,要求锻炼方案普遍适用于戒毒场所ATS依赖者。研究二至研究四分别用三个平行对照实验检验太极拳锻炼的效果。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实验设计组间因素为组别(太极拳组、对照组),组内因素为测试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实验分为一次性锻炼干预实验(太极拳组35人,对照组33人)和中长期锻炼干预实验,其中中长期锻炼干预实验分为男子干预(太极拳组38人,对照组38人)和女子干预(太极拳组39人,对照组40人)两个实验。数据全部导入SPSS20.0软件,依赖者分类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计数数据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调查结果中各变量的关系使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实验结果中两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纳入协方差。结果基于运动干预药物依赖和太极拳健康促进的研究实践,确定了太极拳中长期锻炼方案设计,锻炼内容为由24式自主改编的太极拳;运动强度控制为55-75%HRmax(最大心率),频率为每周锻炼5次以上,时间为每次20-60分钟,周期为锻炼6个月以上,评价指标为体适能、心理健康、睡眠、药物渴求。实验结果显示一次性太极拳锻炼后ATS依赖者活力激发(P=0.010,η~2=0.100)、心理愉悦性升高(P=0.006,η~2=0.114),防止了心理活力性降低(P=0.038,η~2=0.065),增加了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对于依赖者保持心理健康,减少药物使用的诱发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中长期太极拳锻炼促进了ATS依赖者平衡控制能力(男子P=0.014、η~2=0.064,女子P=0.006、η~2=0.095),提高了整体健康感(男子P=0.029、η~2=0.100,女子P=0.027、η~2=0.058)、生命活力(男子P=0.030、η~2=0.056,女子P=0.026、η~2=0.062)和精神健康(男子P=0.016、η~2=0.061,女子P=0.018、η~2=0.069);具有性别差异的效果是男子改善了特质焦虑(P=0.028、η~2=0.053),并且睡眠时间变长(P=0.003、η~2=0.088),睡眠效率提高(P=0.036、η~2=0.053),女子表现为心率降低(P=0.003、η~2=0.091)和柔韧素质提高(P0.001、η~2=0.223)。锻炼的奖赏效益和身心效益可能作用于药物渴求,依赖者药物渴求下降明显(男子P=0.048、η~2=0.048,女子P0.001、η~2=0.176),促进了康复。结论研究认为太极拳锻炼方案本质上是健康行为干预,促进ATS依赖者的生理与心理康复,可能影响ATS滥用的不健康行为,有助于行为方式的改善。ATS依赖者滥用药物是生理、心理、行为的综合反应。太极拳锻炼的过程也是依赖者身心康复和行为转变的过程,若养成牢固的长期锻炼习惯,可能促进依赖者逐步实现健康观念替代、社交人群替代、生活习惯替代,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这对于依赖者最终戒断药物、防止复吸具有最要意义。
【图文】:

模型图,路径分析,模型图,效果值


太极拳锻炼对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身心康复的研究P<0.05,具有显著性。Beta 为正数,表示影响为正向,为负号,则相反,符号和回归模型符号相同。躯体健康总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依赖年限对心理渴求为间接效果,标准化间接效果值为各自路径系数值相乘,躯体健康总评值=0.5(-0.29)=-0.148,特质焦虑值=-0.28 (-0.29)=0.081,状态焦虑值=0.40.22=0.088,依赖年限值=0.63 0.30=0.189;精神健康总评的效果值为直接效果值和间接效果值之和,,精神健康总评值=-0.29+(-0.21) 0.22=-0.336。

趋势图,团队,心率,太极拳锻炼


图 5-2 Polar team2 可穿戴团队心率仪系统监测结果表明:运动前平均心率为90.78次/分,心率升至 99.33 次/分,55.52%HRmax;峰值平均峰值心率为 113.22 次/分,63.28% HRmax;运动0%HRmax。男子太极拳锻炼强度趋势图,见图 5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同瑜;鲍彦平;;甲基苯丙胺滥用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年01期

2 王玮;;认知行为疗法对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负性情绪及复吸倾向的干预效果[J];山东医药;2015年47期

3 柯钰婷;周文华;;运动干预药物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5年04期

4 李翔;白洁;;多巴胺在可卡因成瘾中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15期

5 花玲玲;姚志剑;毕昆;阎锐;陈建淮;汤浩;韦秋香;贾凤南;韩颖琳;卢青;;抑郁症患者脑岛与情绪脑的异常效能连接及临床相关性[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年07期

6 吕峰;于洋;梁栋;李兆明;尤伟;张斌;;八段锦及太极拳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7期

7 李传威;江海峰;徐定;钱峰;张炜;杜江;赵燕;赵敏;;认知康复综合训练改善苯丙胺类依赖者认知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年07期

8 周延明;赵艳明;张忠明;朱波;苏睿;刘博;闫彤;武峰;赵秀丽;;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并发躯体疾病的调查[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5年03期

9 杨龙雨;张辉;曾军莉;李享卉;鄢栋;李江;滕世伟;吴清锋;余金聪;王增珍;;甲基苯丙胺依赖者躯体脱毒后慢性渴求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5年03期

10 陈宜刚;陈鲁;周航;林征;夏友春;李长松;吴玉可;陈青松;张银粉;陈德;;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病耻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东石;有氧运动对药物依赖者的康复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2 庄淑梅;运动疗法对女性海洛因戒毒者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效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3 谌丁艳;戒毒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及神经递质前体物质干预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俞晓歆;影响男性强制戒毒人员复吸的依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慧馨;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心泽;操类训练对男性强制戒毒人员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2 曹雪;康复操运动处方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素质和睡眠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3 王姗姗;体育锻炼与积极情绪的关系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6年

4 王斌;西昌市吸毒人员戒毒康复与体育活动关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飞;太极拳运动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康复效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6 杨志林;戒断期药物成瘾者的冲动性与渴求的关系—行为与脑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毕超;运动干预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8 袁杰;海洛因依赖者和冰毒依赖者脑多巴胺转运体改变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叶杭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体育运动戒除大学生网瘾效果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王艳霞;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大脑神经递质变化特点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0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90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