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产后恢复与运动参与的调查研究
【图文】:
归纳、解读相关文献,完成文献综述整理、分析数据,完成运动参与产后恢复的开展现状部分调查问卷设计,实地、网上发放与回收形成论文健身教练面授指导杨某的案例自身孕期产后的运动参与情况以及前后变化网上在线训练营 6名产后女性的案例
二孩政策的调整以及晚婚晚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出现越来越多的高龄产。高龄产妇与最佳生育年龄的产妇相比,妊娠和分娩损伤更大,身体自行恢复加缓慢,更需要进行产后恢复。不同年龄阶段的产后运动参与率如图 4.2,31 岁以上的产后女性运动参与率 85%,参与率高的原因是此年龄段的女性产后自身恢复能力明显差于 30 岁以图 4.1 年龄正态分布图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0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开飞;;对跳远比赛前准备活动最佳运动负荷的初步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1年01期
2 赵跃;;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动负荷的设置[J];家庭生活指南;2019年07期
3 姚晓春;;课堂运动负荷安排的“六要点”[J];青少年体育;2018年06期
4 周峰;;技校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与有效调控[J];成才之路;2014年03期
5 吴爱军;陈昌福;尹耀;;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保障学生体魄强健——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课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08期
6 杨清妍;金文波;黄宁波;;如何安排合适的运动负荷[J];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04期
7 杨清妍;;科学安排运动负荷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J];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04期
8 冯敏;;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监控和调控学生的运动负荷[J];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10期
9 韩兵;魏敬;;有“理” 有“据” 有“标” 有“法”——如何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合理的运动负荷[J];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10期
10 高嵘;;体育课运动负荷内涵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平;;初中体育课堂运动负荷的设置及思考[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课程改革[C];2018年
2 陈俊霖;李杰;;不同运动负荷对多目标追踪绩效的影响[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3 陈耕;王琳;;运动负荷后的恢复[A];《体育科研》1998年1-2期(总第69期)[C];1998年
4 陈海秋;;递增运动负荷后肥胖青少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5 苏全生;用薇;张立新;吕庆辉;;水球运动员递增运动负荷下的阻抗心动图研究[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周萍;黄文英;帅华;;不同强度运动和慢性心理应激对IL-1β、IL-2、IL-6、TNF-α影响的动态观察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7 毛宗珍;葛新发;田石榴;;不同运动负荷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卫国平;;大强度运动负荷后对尿肌酸等排出量的观察[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9 徐卫伟;童胜玢;;北京市某小学三四年级体育课运动负荷调查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10 聂东风;石道兴;;论高校田径训练运动负荷定量控制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阡县石固九制学校 杜兵;体育训练中运动负荷初探[N];贵州民族报;2016年
2 宁在兰;间歇锻炼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容小翔;运动的循序渐进与循序渐退[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金炎奎;运动健康之友[N];华夏时报;2002年
5 李爱东;怎样控制运动负荷[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6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李爱东;怎样控制运动负荷[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江苏省滨海县天场初级中学 闻建兵;领会课标理念科学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N];学知报;2011年
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 冯涛;得了帕金森 怎样运动最科学[N];健康报;2019年
9 梁平县屏锦中学 张文兵;决定锻炼效果的首要问题——运动负荷[N];学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建影;慢病康复 让患者在运动中获益[N];健康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沈志祥;运动对老年小鼠骨代谢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何伟;运动对人体免疫稳态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聂金雷;运动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变化规律及心肌生理与病理变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钟秀;小关节对称性与青年下腰痛的关系及其与运动相关的影像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5 武海潭;体育课不同运动负荷组合方式对少年儿童健康体适能及情绪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安利;年龄、运动负荷对小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7 郑晓鸿;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的项群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李俊涛;健步走对中老年代谢综合征人群心肺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云飞;呼和浩特市户外运动参与者现状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2 金乃婧;运动负荷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3 赵海燕;女性产后恢复与运动参与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4 马兰;基于生理信息反馈的跑步运动状态识别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5 肖波;运动与健康管理网络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8年
6 张培培;和球运动在北京丰台区六所小学开展的试点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8年
7 梅雨;大学瑜伽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监测与追踪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8 康瀚;搏击运动对肥胖女性体脂成分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9 胡s,
本文编号:2701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0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