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静力性牵拉前后骨骼肌爆发力及反应时的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0-06-26 21:07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测试骨骼肌牵拉后的爆发力和反应时,分析牵拉前后力量输出及反应能力的变化特征,为需要快速反应和较大力量输出的运动项目如何更合理的进行牵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13名健康男性在校大学生为测试对象。利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受试者静力性牵拉前和牵拉后1s至300s的爆发力进行测试。利用自制发光反应时装置,同时对内侧腓肠肌、外侧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与记录,分析三块肌肉牵拉前后不同时间点总反应时、反应前时和电机械延迟的变化。研究结果:(1)爆发力在牵拉后即刻下降,在牵拉后2s时降至最小值,在牵拉后5秒时恢复并逐渐超过牵拉前,150s后均高于牵拉前,牵拉前与牵拉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静力性牵拉后10s内的TRT显著大于牵拉前(p0.01),牵拉后5min内呈现逐渐恢复的趋势,240s后TRT小于牵拉前,10s后TRT与牵拉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牵拉后PMT与牵拉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侧腓肠肌PMT牵拉后1s与牵拉前比显著增加(p0.05),其它时段与牵拉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侧腓肠肌牵拉后10s内部分时刻PMT显著大于牵拉前(p0.05或p0.01)。其它时段与牵拉前无显著性差异。小腿三头肌和胫骨前肌在牵拉后将近5min时PMT有缩短且短于牵拉前水平的趋势(p0.05)。研究结论:静力性牵拉对爆发力无显著影响,但牵拉后反应时有延长现象,其中电机械延迟的变化尤为显著,原因可能与肌肉肌腱复合体刚度的变化、神经调控和肌肉组织变化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04.6
【图文】:

示意图,实验方案,示意图,小腿三头肌


方法 静力性牵拉前后骨骼肌爆发力及反应时的试方法。行测试之前,受试者先进行热身活动,包括设定为转速 60r/min、负行车 5 分钟,充分的踝关节活动 1 分钟。活动后,受试者休息 5 分钟,同时进行表面电极的粘贴。首先刮的体毛,然后用脱脂棉清洁皮肤。本实验选取小腿三头肌和胫骨。电极粘贴位置为内侧腓肠肌、外侧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前向与肌纤维走向一致,两电极之间间距 2cm,并将电极线妥善固动的干扰。信号灯放置于力台正前方约 2m 处,高度与受试者眼睛高度处于受试者站立位置,将脚踏开关固定于力台上(详见图 1),脚踏,用相同厚度木板铺平力台,使受试者测试时双脚站在同一平面置一高度略高于膝盖位置的长方形桌子,侧方靠墙放置一长方体胫骨前肌和小腿三头肌的牵拉辅助工具使用。

示意图,肌电图,形数,图像


『托⊥热

本文编号:2730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30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7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