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空手道运动员组手技战术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21:20
【摘要】:空手道于我国2006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引进,空手道分为组手和型,组手技术分别为拳法、摔法、腿法。型是将空手道的技术合理组织并进行配套练习的一连串动作组合,包括攻击技法、防御技法等各种技法。自空手道项目引进以来,在我国的发展迅猛,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空手道运动员也在国内外各个比赛中崭露头角。2020年空手道项目正式进入东京奥运会,为了与奥运接轨,我国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把空手道也列为了比赛项目之一,这是空手道第一次进入我国全运会。为了使教练员、运动员更加充分的了解我国女子组手运动员的发展水平及技战术的使用情况,及时把握我国女子组手运动员技战术的优势与劣势,为空手道教练员及运动员提供更有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第十三届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次全运会组手-55kg、-61kg、+61kg女子三个级别所有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了解我国女子组手运动员技术、战术方面的特征,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技术的使用中,拳法技术共运用661次,腿法技术共运用516次,因此,拳法、腿法技术是本届全运会空手道女子组手运动员使用最多的技术,其中拳法技术为主要得分技术。(2)腿法技术使用最多的是后腿中段横踢技术为166次,其中得分的主要腿法为上段勾踢。(3)在摔法上,-55kg共运用5次,使用次数大于-61kg、+61kg,由于摔法技术的运用较困难,容易出现的犯规情况也比较多,所以运动员在摔法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较差,使用次数相对较少。(4)全运会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在战术的运用上,进攻战术共运用1042次,对进攻战术的运用积极且主动,进攻战术是本次比赛中女子组手运动员使用的重要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8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辉;樊庆敏;;世界优秀男子拳击小级别冠亚军技战术制胜特征对比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毛爱华;赵彩红;王亚男;;中国、日本女子空手道运动员进攻技术运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年03期

3 颜红伟;单威;高志红;;我国跆拳道女子-49kg级运动员主要对手的技术运用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4 李玉环;翁信辉;;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的考察与分析——以第1~4届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年12期

5 李大龙;黄俊儒;;我国高水平散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点及对策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4年07期

6 庞俊鹏;钟军;;2013年全国青少年空手道锦标赛赛况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3年12期

7 陈新富;;空手道组手比赛中迎击技战术运用状况的调查研究——2012年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男子组手A组比赛[J];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11期

8 李明;;空手道单一动作得分战术理论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21期

9 毛爱华;;我国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技术运用的特征分析——兼论空手道规则与武术散打规则的差异[J];中国体育科技;2013年05期

10 范灿灿;;空手道中段逆突技术分析与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防;改革进程中我国空手道运动开展的现状及战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2 赵东阁;第16届亚运会空手道组手比赛女运动员摔法运用及训练方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3 苗壮;我国空手道高水平运动员备战2015年全国锦标赛训练过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4 王爱华;亚洲空手道优秀女子组手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5 张英明;新规则对空手道组手运动员技术运用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丁虎;2012年世界空手道锦标赛优秀男子运动员技战术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7 张国宝;世界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8 邹颖;“入奥”视角下空手道组手竞赛规则的变化及发展趋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于海龙;我国高校空手道开展现状及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10 李际麟;我国空手道组手运动员技术运用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35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35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d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