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血流阻滞训练对无氧耐力及400米跑运动成绩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1 09:10
【摘要】:400米跑运动成绩主要取决于速度和速度耐力。从400米跑的运动生物化学过程看,它的能量供应主要由无氧糖酵解来提供的。所以400米跑的训练应高度重视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耐乳酸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本文选取田径专修班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训练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加压血流阻滞训练下得到的生理生化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加压血流阻滞训练对400米专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加压血流阻滞训练器是通过对人体上下肢施加气压使血管受压变窄延缓供血的速度,人为的造成供氧不足在缺氧环境下给以较大的刺激让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加重机体酸性内环境的一种专项训练器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机体产生了适应性变化从而有效的提高机体在缺氧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加强机体的耐乳酸能力、速度耐力能力、无氧能力,使机体运输和利用氧的效率得到提高,以此来提高专项运动成绩。2.四周加压血流阻滞训练后受试对象的安静心率降低3.6次/分,肺活量增加370ml。说明加压血流阻滞训练对心脏泵血能力和心肺能力有良好的影响。从运动后的心率恢复情况来看经过加压训练的运动员恢复的更快,说明加压血流阻滞训练增强了肌肉对大负荷强度训练的适应能力。3.四周加压血流阻滞训练后相同负荷下血乳酸与训练前相比p=00.01有显著性差异,训练前后最大无氧功率值和平均无氧功率值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加压血流阻滞训练能够减少血乳酸堆积提高ATP-CP以及糖酵解供能水平,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机体的乳酸耐受性显著提高,同时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也得到增强。4.四周加压血流阻滞训练后加压组成绩50.31±0.380秒与对照组400米成绩51.53±0.788秒进行分析比较,P=0.0150.05,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使用加压血流阻滞训练与传统训练相比前者对提高400米跑运动员的成绩幅度更大。证明加压血流阻滞训练器实践应用效果显著。5.四周加压血流阻滞训练后血压与训练前相比p0.05无显著性变化,证实了血流阻滞训练对人体无负面影响是安全可靠的一种训练手段。笔者自主研制的加压血流阻滞训练器有以下几大的优势:一,设备简单易得、安全性高、操作使用方便、压力控制比较精确;二,使用时不受场地的限制,不会破坏技术的完整动作;三,可以在其它项目也采用此训练方法比如航天领域,潜水艇官兵抗压训练都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22.1;G804.7
【图文】:
图 1 血流阻滞与提高机能和运动成绩的关系图2.3 国外限制血流的训练研究KAATSU,血流限制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raining)和血管闭塞训练法(The vascular occlusion training)是目前国际上熟知的限制血流训练方法。三者有着共同的缺血生理学基础和运动特点,在运动方式和实践领域略有不同。其中 KAATSU 训练体系最为完善,研究范围最为丰富,适用对象最为广泛,运动方式以轻度抗阻训练为主,由日本研究学者主导。BFR 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健康人或体力活动较低者,运动方式主要分为步行和轻度抗阻训练,BFR 训练的说法在欧美地区更流行。血管闭塞训练的说法较少见,其研究主要出现在临床康复领域,研究对象集中于卧床或运动能力低下患者,运动方式主要为静态加压和轻量日常体力活动。本文认为这三种训练法要相互借鉴,它们的功效和生理基础是一致的。2.3.1 加压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
图 2 利用无氧功率自行车进行无氧能力的测试(6)运动成绩实验前加压组和对照组一起测为减小误差用三块秒表计时取其平均值,四周训练后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实验后测分别记录受试人员的成绩。3.2.4 数理统计法所收集的数据均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办公软件以及 spss19.进行数据统计及处理。运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和配对样本 T 检验对数据进行差异性比较,并进行制表方便进行结果分析。P<0.05 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2.5 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数据的变化特点。结合相关生理、生化理
本文编号:2736566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22.1;G804.7
【图文】:
图 1 血流阻滞与提高机能和运动成绩的关系图2.3 国外限制血流的训练研究KAATSU,血流限制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raining)和血管闭塞训练法(The vascular occlusion training)是目前国际上熟知的限制血流训练方法。三者有着共同的缺血生理学基础和运动特点,在运动方式和实践领域略有不同。其中 KAATSU 训练体系最为完善,研究范围最为丰富,适用对象最为广泛,运动方式以轻度抗阻训练为主,由日本研究学者主导。BFR 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健康人或体力活动较低者,运动方式主要分为步行和轻度抗阻训练,BFR 训练的说法在欧美地区更流行。血管闭塞训练的说法较少见,其研究主要出现在临床康复领域,研究对象集中于卧床或运动能力低下患者,运动方式主要为静态加压和轻量日常体力活动。本文认为这三种训练法要相互借鉴,它们的功效和生理基础是一致的。2.3.1 加压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
图 2 利用无氧功率自行车进行无氧能力的测试(6)运动成绩实验前加压组和对照组一起测为减小误差用三块秒表计时取其平均值,四周训练后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实验后测分别记录受试人员的成绩。3.2.4 数理统计法所收集的数据均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办公软件以及 spss19.进行数据统计及处理。运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和配对样本 T 检验对数据进行差异性比较,并进行制表方便进行结果分析。P<0.05 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2.5 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数据的变化特点。结合相关生理、生化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国鹏;王人卫;王振;陈壮荔;张剑珍;冯魏;仝二宝;;12周循环抗阻训练对男子大学生心血管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2 赵凯丰,夏崇德;100m分段跑与400m竞赛成绩的相关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3 侯富民;男子400米跑机体的供能特点与训练方法[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郑彩壮,周德书;400m跑与其相关各段落成绩关系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潘义田;谈400m跑的能源系统供能过程及其训练[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李志敢;男子400m跑各阶段速度合理分配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年05期
7 郭成吉;400米跑训练手段的生理学剖析[J];体育与科学;1996年05期
本文编号:2736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3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