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对我国乒乓球优秀男运动员许昕双打比赛的技战术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9 22:10
【摘要】:2020年东京奥运会增设了乒乓球混双项目,团体赛将双打调至在第一场。许昕多年来搭配不同运动员在双打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双打能力突出。本文选取许昕三组男双组合,两组混双组合,以最近10场国际赛事的技战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许昕不同组合双打的技战术特点,得出在比赛中的优点与不足,为其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主要运用三段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比赛中的三段整体和细分,发球落点和旋转,接发球线路和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许昕作为左手直板运动员,发球变化多,接发球技术丰富,相持能力出色。与不同选手的搭配各有优势,能发挥队友特长。男双比赛前三板以控制为主,混双比赛主动抢攻更多。2.许昕/樊振东组合相持段表现最好。发球落点集中在靠中线短球和半出台球,许昕发球旋转变化多,樊振东主要发侧下旋球。接发球三条线路使用较为均衡,接发球技术都以控制为主。3.许昕/马龙组合接发球抢攻段表现最好。发球落点多为靠中线短球和半出台球,许昕发球旋转和落点变化丰富,马龙主要发侧下旋球。接发球线路使用左路直线最多,许昕接发球主动上手多,马龙以控制为主。4.许昕/梁靖]组合发球抢攻段表现最好。发球落点以靠中线短球和半出台球为主,两人发球旋转变化多。接发球线路使用左路直线最多,接发球技术使用丰富,但反手拧失分多效果差。5.许昕/梁夏银组合相持段表现最好。许昕发球落点变化更灵活,长球偷袭效果好,两人发球旋转变化丰富。接发球线路使用左路直线最多,两人接发球抢攻都很主动,许昕使用正手拧和反手拧,梁夏银使用正手挑。6.许昕/刘诗雯组合发抢段表现最好。许昕发球落点靠主要靠中线短球和半出台球,刘诗雯发球落点多靠近球台右侧,两人发球旋转灵活多变。接发球线路最多的是右路斜线,许昕接发球技术使用丰富表现更好,刘诗雯正手摆短的控制需要加强。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46
【图文】:

发球落点,比赛中,运动员,接发球


比赛中运动员发球落点的划分

斜线,接发球技术,接发球,比赛中


比赛中运动员接发球线路的划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郭权;田麦久;;中国乒乓球队奥运会参赛运动队更替方式、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年05期

2 吴飞;刘国兵;华承健;吴敬平;;关于改进乒乓球3段技、战术统计方法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年01期

3 谢冬兴;;乒乓球优秀男子双打前四板技术统计与趋势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王学生;;我国优秀乒乓球男子选手接发球技术对接发球轮次得失分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6期

5 王德志;;对我国乒乓球男双选手马龙、许昕的技战术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6 赵会群;贾娜;孙晶;陈磊;金季春;;乒乓球技战术描述与采集信息模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虞丽娟;张辉;凌培亮;;隔网对抗项目技战术分析的系统研究[J];体育科学;2008年10期

8 苏丕仁;乒乓球战术新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2期

9 孔祥宁,张培志;对14届亚运会中国乒乓球女团、混双失利因素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青;乒乓球技战术三维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2 张晓蓬;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环;从53届世乒赛“跨国配对”视角下探讨世界乒乓球运动均衡发展的道路[D];成都体育学院;2017年

2 尹忠根;2009-2016年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许昕技战术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3 梁枫;第31届奥运会中国男乒团体比赛技战术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4 高杨伟;浅析“跨协会组合”对乒乓球运动的影响[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5 罗叶;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决胜局的技战术运用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6 郭威利;中国优秀乒乓球男子双打运动员线路与落点战术组合特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7 岳华;对我国优秀乒乓球男运动员双打比赛的技战术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8 刘铮;对我国优秀女子乒乓球选手双打技战术使用及个人贡献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彭博;世界优秀乒乓球女子双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袁华;乒乓球运动11分赛制的竞赛特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48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48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5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