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中日新生代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2 08:29
【摘要】:近几年日本女子乒乓球队水平提高迅速,一直紧跟着我国女子乒乓球队的脚步。本文以中日新生代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特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的王曼昱、陈幸同、孙颖莎、何卓佳与日本的伊藤美诚、平野美宇、长崎美柚、早田希娜这八位新生代优秀女子运动员代表的技战术进行对比分析,为将来备战日本队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女子运动员提供训练依据。得出研究结果及参考意见:1.中国运动员发球落点较集中,直接得分率较低。日本运动员发球落点多变,且底线球威胁较大。中国运动员应多加强发球落点变化,在保持发球稳定性的同时增加发球质量。2.中国运动员发球抢攻和发球控制的得分率高于日本运动员,中国运动员发球抢攻以发近网球后反手拉/攻为主,稳定性高。日本运动员抢攻弹击较多,威胁大,但稳定性不高。中国运动员发球抢攻积极性不如日本运动员。3.中国运动员接发球抢攻意识稍弱于日本运动员,但接发球抢攻能力强于日本运动员。中日运动员主要使用反手拉/攻和台内弹/挑/拧抢攻对手反手位,稳定性高。日本运动员接发球使用反手侧拧新技术较多,抢攻意识好,稳定性不如中国运动员。中国运动员应学习日本运动员反手侧拧新技术,可以增加接发球抢攻使用率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应对日本运动员的反手侧拧技术。4.中日运动员在二四板战术使用上以连续进攻和控制后进攻类型为主,中国运动员控制后进攻居多,日本运动员则以连续进攻居多。中国运动员接发球反手抢攻后衔接正手进攻杀伤力最大,大角度调动对手效果最佳;控制中路位后进攻反手位得分率最高。日本运动员抢攻正手位后压制中路位效果明显更好。5.五板后相持战术中,中国运动员使用率和得分率都明显高于日本运动员。中日运动员最后两板都以反手连续进攻为主。中国运动员正手连续进攻能力较强,大角度调动对手得分率最高。日本运动员最后一板进攻正手位效果最好。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文明;唐建军;;乒乓球战术行为博弈分析的理论体系建构[J];浙江体育科学;2012年06期

2 程虹;于晓东;钱来;;中国乒乓球技术分类体系的反思与重建[J];体育学刊;2012年05期

3 万炳军;;运动员“绿色”训练理念——基于技术哲学的人文关怀[J];体育科学;2012年07期

4 张瑛秋;韩华;李永安;;中国优秀女子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综合评价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唐建军;;乒乓球战术体系:技术动作的战术形成及其运用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管晓刚;关于技术本质的哲学释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12期

7 席玉宝;运动技术论刍议[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南;世界优秀乒乓球男子运动员使用40+球前后技战术变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

2 邓珊;中国优秀乒乓球女子主力运动员每局不同阶段技战术特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

3 张蓉婧;对我国优秀女子乒乓球选手技战术特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

4 田赛赛;中国优秀运动员许昕技战术运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

5 伍方佳;我国优秀男子单打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吉首大学;2017年

6 李秀;中外优秀女子乒乓球右手横拍运动员技战术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7 江哲;中日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抢攻技战术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8 甘素;中国女子乒乓球主要对手的技战术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9 李超;中外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战术组合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佘竞妍;乒乓球技术体系的分类及效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751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51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