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气阻练习与传统杠铃练习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08.1
【图文】:
图 2.2.3可知,随着关节角度的变化,使用杠铃进行练习时的阻力变化幅在动作范围末端,阻力几乎降至 0;而使用 Keiser 进行训练时,阻的,变化幅度很小。anukul S 等研究者对 30 名男子网球运动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分使用传统杠铃和气阻训练器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CB);一组使用
头到脚呈一条线,缓慢收回动作,还原至准备姿势,然后换另一侧。双侧交替练习。(6)矮人蹲走:准备姿势:两脚开立,略宽于肩;屈膝下蹲,大腿至少与地面平行。最好能够使臀部低于膝关节水平,并保持核心部位灵活有力,脊柱竖直。双臂体前屈肘,前臂上下相叠,高与肩平。过程:保持屈膝姿势,重心下沉;右脚向前迈出。再迈左步,双腿交替进行。(7)单腿臀桥:准备姿势:呈仰姿,双臂置于体侧,双腿屈膝约 90 度。过程:双手抱住右膝回收至胸前。左脚蹬地挺髋,直至由肩胛到左膝形成一条直线,保持该动作约 2 秒。还原成准备姿势,继续练习另一侧动作。
一切准备就绪后,要求受试者站于测力台上,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当受试者听到“开始跳”时整个身体向下向后蹲坐,使膝关节角度呈 90 度,然后尽最大能力向上跳起,平稳落地,并保持 2~3 秒。整个动作迅速、连贯,双脚不得落于测力台外,如图 3.5 所示。每次跳跃时均给予受试者口头提示与鼓励:“加油,尽全力跳”,分别采集受试者练习结束后第 4 分钟、第 6 分钟、第 8 分钟、第 10 分钟及第 12 分钟反向下蹲跳(CMJ)动力学数据;每个时间点记录 3 次有效跳跃,3 次动作时间不得超过 18 秒[69]。正式测试与 1RM 测试间隔时间大于 72 小时[70]。从爆发力的运动生理学概念可知,峰值速度及峰值力均不是爆发力最好的评判指标,峰值功率才是爆发力最准确的评价形式[71]。因此本实验选取的指标为峰值功率。便携测力台可以直接测出峰值功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成玲;;燃油供给系产生气阻的原因及预防[J];浙江农村机电;2007年03期
2 郭金基;在数纸机上非线性气桥的检测原理及其应用[J];机械开发;1989年03期
3 ;采用真空抽气措施防止气阻[J];汽车技术;1972年01期
4 朱华;张勇;;汽车“气阻”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商场现代化;2009年16期
5 许世海;刘晓;秦敏;;甲醇汽油的蒸发性与气阻倾向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8年03期
6 张旭东;;发动机产生气阻原因及其排除方法[J];河北农业科技;2008年18期
7 王敏;"气阻"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和排除[J];吉林农业;2004年10期
8 陶新良;;汽车气阻现象的危害及预防[J];轻型汽车技术;2001年11期
9 苏成玲;气阻产生的原因及排除[J];河北农机;1998年01期
10 林翠;汽车“气阻”为哪般[J];汽车运用;199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相发;姜周曙;江爱朋;吴筱骏;王剑;;大型板翅式换热器气阻特性测控系统的开发[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2 孔祥文;;液压制动系统产生气阻的原因分析及设计优化[A];第十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3 王健;;浅析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气阻的预防及排除[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成都市汽车工程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巴金红 刘春;国内氮气阻溶造腔试验初获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7年
2 海贝;怎样预防制动液气阻[N];中国汽车报;2000年
3 杨挺洁;气阻巧防治[N];重庆商报;2000年
4 自贡市水利农机局 潘树良;机动车发生气阻危害大[N];陕西科技报;2002年
5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 郭俊田;寒滞气阻腹痛验案[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6 文敏;夏季行车有“五防”[N];中国保险报;2003年
7 乾羽;雾霾锁中国 天气阻春运[N];企业家日报;2013年
8 廖移海;夏季驾车注意什么[N];中国石化报;2001年
9 文贝;水对制动液的影响[N];中国汽车报;2000年
10 ;夏季行车要做好五防[N];湖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易韦韦;基于主动模拟肺的通气模式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倩楠;对比气阻练习与传统杠铃练习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2 俞韵祺;海底输水管道中驼峰气阻临界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华洪基;甲醇汽油的研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4 吴筱骏;板翅式换热器气体流动阻力特性试验系统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61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6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