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排球扣球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9 12:50
【摘要】:案例教学作为教育硕士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基础教育研究、教育实践等内容成为教学硕士培养改革的突破口,近年来,在教育硕士的教学中得到广泛的重视。排球运动在我国是一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球类运动,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扣球是排球运动中一个技术难度较大、对习练者要求相对较高的动作。在排球教学实践中,扣球这一教材是排球教学中重要内容,因此,排球扣球的教学设计,也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逻辑分析、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本研究以排球扣球技术教学的2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中产生的多个疑难的典型问题素材,将其设计为案例主题,通过对扣球两种教学方法讨论与反思,解决排球扣球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排球扣球技术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分析结果有以下几点:(一)顺进分解教学法可以使学习者明确技术重点,把握各部分动作环节,保证单一动作结构的稳定性;但由内容单一,重复性高。而逆进分解教学法有利于准确、清晰的动作“映像”形成,重复性相对较少,连贯性高,有利于学生对时空的感知。(二)顺进分解教学结构分解过于细致,学生缺乏兴趣,且易产生对抗心理反应,容易在完整技术环节出现连贯性差、衔接脱位、动作偏移等现象。逆进分解教学法注重感知能力和目标“满足感”,以问题导向,开拓思维,提升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塑造积极的心理状态。(三)在排球扣球技术教学中,逆进分解教学用时比顺进分解教学更少,且效果更加。对动作“映像”记忆更加明确,提高快,即使加快进度同样可达原来教学要求。(四)逆进分解教学法更适用于排球扣球技术的教学实践环节,学习者不仅能从技术上得到明显提高,而且优化了学生心理动态。建议:(一)加强各技术环节的紧密联系,注重连贯性的把握。通过常见问题,举一反三,加强把控,从而提高扣球的质量。(二)逆进分解教学法时需注意助跑、起跳、空中击球的时间节点,技术整体“映像”形成后,加强实践环节的转换。(三)无论采取那种方法,都要以学情为基本点,从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入手,注重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技能学习与能力培养双丰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珂;赵小龙;范学政;;对排球扣球技术动作中五个发力点的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14年06期

2 霍军;;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李启迪;周妍;;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甄异[J];体育与科学;2012年06期

4 程广文;;论教学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1期

5 李小钦;;分解教学法在跳远训练中的运用探究[J];内江科技;2011年06期

6 王耀东;杨卓;;“视频回放”方法在排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7 谭清华;周脉清;;分解教学法提高乒乓球正手攻球效果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8 曾黎;顾伟浓;;排球扣球技术助跑起跳节奏控制的教学实验[J];体育学刊;2008年02期

9 陈敏;;分解教学法的心理学分析及其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3期

10 高菲菲;;对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评价[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骏f;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弱环节的诊断与提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2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晨;慕课教学方法变革的哲学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

2 戴宇晗;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年

3 白宇;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4 庄乾文;优秀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定量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5 詹小虎;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教学技术动作难点分析及教法探讨[D];湖南大学;2014年

6 赵贝贝;周口市区中学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7 丛海霞;尝试教学法在体育院系排球普修课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熊峰;排球扣球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张燕;导学式和学导式教学法结合运用于高中排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鲍秀松;排球基本技术教学中运用“掌握学习”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2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762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c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