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摇摆铃有氧训练对脊髓损伤人群肌肉力量、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9:36
   研究目的:摇摆铃作为一种健身器材在普通人群中广为流传,其健身效果也得到相关研究的验证。但是,摇摆铃应用于脊髓损伤人群健身还属首次,摇摆铃训练对脊髓损伤人群的健身效果还有待验证。因此,本研究主要利用摇摆铃对脊髓损伤人群进行训练干预,探索摇摆铃训练对脊髓损伤人群肌肉力量、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该人群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借鉴。同时,也为该类人群提供一种新的锻炼器材。研究方法:52名脊髓损伤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6人,男10人,女16人;对照组26人,男9人,女17人。对照组平均年龄57.5岁,实验组平均年龄59.6岁。对实验组受试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摇摆铃有氧训练,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运动时间为每次30分钟,运动频率为每周2次。对照组不安排干预训练,继续原有的生活方式。测试指标:肌肉力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握力、肌肉厚度和肌肉维度;采用肺活量、心率和血压指标评价受试者心肺功能;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在1998年制订的WHOQOL—BREF量表对脊髓损伤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在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下,组内比较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肌肉力量方面。握力:实验组握力(L)从26.44±9.83增加到30.10±10.26,握力(R)从27.78±9.57增加到32.33±10.64,左、右手握力增加分别为:13.8%和16.4%。经过6个月的实验干预后,左右握力都增加,对实验组数据进行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握力(L)p=0.007,握力(R)p=0.002,说明实验组数据实验前后差异有显著性。试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数据差异存在显著性,说明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增加受试者的握力。肌肉厚度:实验干预6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肱桡肌(放松)、肱二头肌(放松)、肱二头肌(等长)差异有显著性。肱桡肌(等长)和肱三头肌(放松)肌肉厚度都出现了相应的增加,但是无显著性差异,肱三头肌(放松)肌肉厚度实验前后变化不大。试验后组间比较只有肱二头肌肌肉厚度增长有显著性,说明摇摆铃对肱二肌的刺激最显著。肌肉维度:摇摆铃干预6个月后,对其进行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前臂(放松)p=0.000,前臂(等长)p=0.000,上臂(放松)p=0.015,上臂(等长)p=0.000,差异均有显著性。说明摇摆铃训练有利于前臂和上臂肌肉维度的增加。实验结束后对对照组进行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肌肉维度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前臂和上臂肌肉维度增加值具有显著性。(2)心肺功能方面。经过6个月的摇摆铃实验干预后,实验组舒张压有所下降,通过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前后舒张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对肺活量、心率和收缩压三个指标进行组内配对T检验发现,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生活质量方面。经过6个月的摇摆铃训练干预后,实验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均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12.00%、10.18%、2.86%和4.65%。经过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后,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分增加有显著性,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虽然增加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摇摆铃训练主要对生理和心理方面影响较大。对生活质量总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后发现,生活质量总分增加有显著性。对照组生理领域得分稍有增加,其他领域得分都有少量的减少,对其进行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后发现,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都没有显著性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和生活质量总分变化有显著性。研究结论:(1)6个月的摇摆铃训练对脊髓损伤者肌肉力量的增长和保持有积极的作用。(2)6个月的摇摆铃训练对脊髓损伤者心功能指标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保持血压的稳定。(3)6个月的摇摆铃训练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对于生理和心理领域的指标效果最明显。
【学位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804.2
【部分图文】:

摇摆铃有氧训练对脊髓损伤人群肌肉力量、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实验研究


摇摆铃

基本动作,组合动作


摇摆铃有氧训练对脊髓损伤人群肌肉力量、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实验研究测量。(2)实验实施期:第一阶段(1-2 个月):基本动作练习。该阶段主要让受试者练习摇摆铃的基本动作,熟悉摇摆铃动作的发力要领和规范动作,对摇摆铃练习动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有专门人员进行监督,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握力,姿势,集中练习


来控制锻炼效果。每周训练 2 次,其中包括集中练习和在家练习。给每位受试者发放摇摆铃和《教学光盘进行摇摆铃训练。集中练习时受试者需要记录练习的时间和拍摄练习性。由于脊髓损伤人群身体的特殊性,确保锻炼的安全性。Hicks AL 等研究认果一样,在提高力量方面每周 2 次的抗每周三次更具有可持续性[1]。试力等其他力涉及的肌肉群更全面,更具背肌肉都参与发力,因此,测试握力可量。在试验开始的第 0、6 个月对实验力计测量,测试姿势为坐位,双足自然位,屈肘 90 度,前臂中立位,屈腕 0-3时利手和非力手都进行测试,测试次数结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洁;程立红;闵友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概况[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年03期

2 董伟;刘艳丽;;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水电医学;2004年04期

3 王喜良;赵岩;肖宇龙;;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人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30期

4 李芳;周谋望;;脊髓损伤后介导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8年03期

5 吕谨南;谭伟;杨磊落;史学形;李青;;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8年09期

6 杨晓姗;林岳卿;李会;谢束梅;;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婚姻稳定的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工作;2018年18期

7 蒋群花;程惠仙;沈丽;何志敏;鲁志刚;杨天妹;卫继红;陶文华;;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8年04期

8 王琰;李勇强;;脊髓损伤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年16期

9 钮晟佳;冯金法;张大伟;;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进展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年S2期

10 陈刚;吴骏;于天飞;;干细胞结合生物材料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教学;201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梦婷;脊髓损伤后Mst-1敲除提高自噬流保护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作用和机制[D];苏州大学;2017年

2 柏亮杰;Netrin-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3 陈亮;川续断对脊髓损伤后大鼠的作用及机制[D];武汉大学;2016年

4 罗志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预处理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5 樊旭辉;硬脊膜切开对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D];郑州大学;2017年

6 朱凌;脊髓损伤患者脑功能与脑结构磁共振成像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7 姜财;基于整体观探讨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田青;FGL-NS/Exendin-4缓释体系的构建及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孙年怡;基于辟谷理念的隔日限食疗法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10 荀传辉;生育三烯酚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洋;不同时机介入隔日限食疗法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王继超;摇摆铃有氧训练对脊髓损伤人群肌肉力量、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8年

3 曾欢欢;大黄素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4 陈丹莹;两种损伤模型运动功能评分(BBB)比较及超短波对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5 王洪义;Bcl2基因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6 韩国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7 李萃萃;大麻二酚对脊髓损伤小鼠神经保护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8 苟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脱髓鞘病变的改善及少突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9 唐维;鱼腥草素钠对脊髓损伤后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10 朱亚朋;紫草素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4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854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c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