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后备队运动员的潜在人格特征

发布时间:2020-12-29 11:31
  运动心理学领域人格与运动表现具有密切关系。人格心理学是分析人性整体的科学,对于人格的研究不仅要分析特质类型,还应对其无意识下的内驱力和冲突即潜在的人格特征进行分析。现有的针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研究多是对人格气质类型的分析,而对其潜在人格特征研究较少。人格作为各运动项目在心理选材上的重要依据,了解运动员的潜在人格特征,分析潜在人格特征对该项目训练比赛的影响,不仅利于选材,也有助于日后该项目运动员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主要采取用投射测验法和文本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选沈阳体育学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后备队运动员22名,其中16岁以上1名,9-15岁运动员21名。对每一名运动员进行主题统觉测验,洞察外在环境压力与内在需要之间的冲突,归纳分析其潜在的人格特征。研究结果:1.根据22名运动员的潜在人格特征分析报告,该运动队中最多的需要是成就需要;最多的压力是拒绝的压力、缺乏和丧失的压力;与他人关系出现最多的是父母辈绝对权威;冲突出现最多的是追求成功-害怕失败;焦虑最多的是被控制,其次是无助;防御机制最多的是合理化,其次是压抑;超我表现最多的是轻微;自我最多的是一般水平。2.潜在人格维度中需要、压... 

【文章来源】:沈阳体育学院辽宁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运动员人格特征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1.2.1 运动员潜在人格特征的概念
        1.2.2 运动人格特征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投射测验法
        2.2.2 文本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潜在人格特征分析结果
        3.1.1 22名运动员具体分析结果
        3.1.2 后备队总体分析结果
    3.2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对潜在人格特征的影响
    3.3 测验结果讨论
        3.3.1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对潜在人格形成的影响
        3.3.2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特质对潜在人格形成的影响
        3.3.3 潜在人格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训练比赛的影响
        3.3.4 潜在人格特征测试的一些建议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恋型人格的理论模型与神经生理机制[J]. 郭丰波,张振,原胜,敬一鸣,王益文.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8)
[2]论体育人格心理及其相关概念[J]. 王辉,马嵘.  运动. 2016(14)
[3]运动员的人格类型研究[J]. 王秀强,姬庆春,毛丽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
[4]中国滑雪队运动员心理状态研究[J]. 斯力格,张剑杰,冮勇.  体育文化导刊. 2014(02)
[5]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与心理致伤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郑亮亮,杨健梅.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06)
[6]运动员在不同运动特征中人格差异性研究综述[J]. 焦士华,项飞.  四川体育科学. 2013(05)
[7]解读竞赛压力下的运动表现:一个“Clutch”视角的运动能力初探[J]. 王进,娄虎,唐寅平,赵臣,邹雪芳,刘杰,徐雷,杜万新.  体育科学. 2013(06)
[8]优秀竞技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16PF常模及特征分析[J]. 杨念恩,李世昌,周燕,黄文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03)
[9]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J]. 郭永玉,李静,胡小勇.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S1)
[10]我国运动员人格研究热点述评[J]. 马炳章.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硕士论文
[1]四川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人格特征分析[D]. 梁媛媛.成都体育学院 2013
[2]辽宁省队游泳运动员气质类型与人格特征的研究[D]. 张天舒.沈阳体育学院 2013
[3]人格特征下高校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赛时行为影响研究[D]. 苏涛.西南大学 2012
[4]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项目运动员人格特征及赛前情绪的研究[D]. 冯秋实.沈阳体育学院 2011
[5]对我国国家级及以上篮球裁判员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常孝国.苏州大学 2009
[6]主题统觉测验的潜在人格维度研究[D]. 项锦晶.华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5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945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9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