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上海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5:17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上海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近些年,我国体育健身服务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这主要得益于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但总体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这引起了作者对我国体育健身服务业未来发展的思考。本研究以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为背景,调查了上海市居民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上海市居民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和策略,以推动其繁荣发展。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结论:(1)总体而言,我国体育健身服务业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2)近几年上海健身会所数量大幅增加,创造经济价值较大。(3)上海体育健身服务业目前存在服务性问题、规模性问题、体制性问题、政策性问题。(4)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上海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思路为:从追求规模向集约型转变;从产业结构优化、需求结构调整向可持续转变;政府推进政策创新,保障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5)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上海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应该推进体育健身服务业人才建设,提升体育健身服务知识创新水平,增加基础体育设施的供给,维护和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6)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上海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应该优化体育健身消费结构和政策环境,培养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识,注重体育健身服务消费市场的开发。
【关键词】:新常态 体育健身 服务业 发展思路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4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前言11-13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2. 文献综述13-26
  • 2.1 概念辨析13-16
  • 2.1.1 “新常态”13
  • 2.1.2 体育产业的概念界定13-15
  • 2.1.3 服务业的概念15-16
  • 2.1.4 健身的概念16
  • 2.1.5 体育健身服务业概念16
  • 2.2 国外体育产业研究16-18
  • 2.3 国内体育产业研究18-23
  • 2.3.1 经济好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研究18-19
  • 2.3.2 经济一般的地区体育产业现状研究19-20
  • 2.3.3 现代体育产业的特点20-22
  • 2.3.4 我国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22-23
  • 2.4 上海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23-26
  •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6-27
  • 3.1 研究对象26
  • 3.2 研究方法26-27
  • 3.2.1 文献资料法26
  • 3.2.2 逻辑分析法26-27
  • 3.2.3 比较分析法27
  • 3.2.4 访谈法27
  • 3.2.5 数理统计法27
  • 4 研究部分27-45
  • 4.1 国内外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基础比较研究27-30
  • 4.1.1 体育产业占GDP比重情况27-28
  • 4.1.2 体育服务业产值占体育产业产值比重情况28-29
  • 4.1.3 人均体育消费情况29-30
  • 4.2 上海经济相关指标与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关系研究30-38
  • 4.2.1 恩格尔系数与体育健身服务业30-33
  • 4.2.2 GDP与体育健身服务业33-35
  • 4.2.3 产业结构优化与体育健身服务业35-37
  • 4.2.4 居民城乡生活水平提高与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37-38
  • 4.3 上海体育健身服务业现状调查与分析38-45
  • 4.3.1 健身会所(俱乐部)数量情况38-39
  • 4.3.2 健身会所人数及创造的经济价值39-40
  • 4.3.3 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40-43
  • 4.3.4 上海体育健身服务业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43-45
  • 5 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上海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思路与对策45-51
  • 5.1 “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上海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思路45-48
  • 5.1.1 从追求规模向集约型转变46
  • 5.1.2 从产业结构优化、需求结构调整向可持续转变46-47
  • 5.1.3 政府推进政策创新、保障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47-48
  • 5.2 “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上海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对策48-51
  • 5.2.1 加大体育健身服务业人才建设,增加基础体育设施的供给48-49
  • 5.2.2 优化体育健身消费结构和政策环境49
  • 5.2.3 切实维护和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49
  • 5.2.4 优化市场策略,注重体育健身服务消费市场的开发49-50
  • 5.2.5 加大媒体宣传,培养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识50
  • 5.2.6 搭建生产、教育、科研合作平台,提升体育健身服务业知识创新水平50-51
  • 6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5
  • 后记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连慧;论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体育科学与体育科学体系[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1期

3 彭先奎;体育科学概念应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对体育科学概念涵义的浅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黄力生,陈海啸;论体育科学的性质、特征及体育科学体系的分类[J];体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5 钟秋;论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3期

6 冯大志,宋久存;浅谈体育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刘云民;体育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8 林新利;试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宋盛林,杨明远,杜忠杰;高校体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10 张尚晏,王建军;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雁;;体育科学新视野——论适应体育学的形成与发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李俊辉;孙思哲;;体育科学发展动力机制的理性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叶永延;;撰写体育论文(自然科学范围)的方法[A];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C];1986年

4 杨小永;王健;;体育学科体系的分类——宏观、中观、微观[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刘静民;马新东;;研究型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的思考[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叶显葵;;研究体育课程的性质 加强体育课程改革[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葛吉生;;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精品体育课程建设[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8 张锐;王东敏;;浅析我国“体育”概念的争议与思考[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徐刚;;论体育科学的学科本质属性及学科分类的划分意义[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重庆体育科学》简介[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晖 叶楠;体育产业亟待调整[N];中国体育报;2000年

2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化人的特征[N];中国体育报;2002年

3 方炜杭 连聪;福建体工会—— 共谋体育科学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刘敏;科学规划体育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国家基地创建[N];中国体育报;2013年

5 黄心豪邋曹_g;体育:提升大都市形象[N];中国体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蒋玮;60年,山西体育走出特色之路[N];发展导报;2009年

7 曹_g;国际体育科学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体育报;2012年

8 记者 邹丽;湖北举行体育局长会[N];中国体育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彦;强度体育,中国需要你[N];文汇报;2013年

10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高体育学项目研究的质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庆山;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继龙;体育标语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黄海燕;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事前评估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建平;创意体育产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晓龙;价值论视野中的体育哲学[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7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刘文董;我国体育博彩的规范化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曾庆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方春妮;体育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若光;体育文明:建构一个理论观点型核心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娟;论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蔡梅清;茂名市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参与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4 王哲;运城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状况调研报告[D];延边大学;2015年

5 王金利;基于知识图谱的体育赛事国际研究可视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郭志波;同步小康进程中贵州省县域体育发展现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7 郑榕榕;临沂市沂南县公务员体育健身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玉阳;广东省城乡体育软实力差异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马岗峰;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赵啸鹏;裕固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困境与建议[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上海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95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b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