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调查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调查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又有别于普通高校,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地方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不能简单传承以往的中专或中学体育教育模式,也不能简单照搬普通高校的学历体育教育模式。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相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入地研究影响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上还是比较喜欢体育活动的,对体育知识和体育信息还是比较关注的。关注体育信息的途径依次为:电视、报纸、广播、体育杂志和书籍;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健康、散心、消遣、娱乐和调节紧张的学习等;选择度过业余时间的方式和参加体育活动场所也是有所区别的;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不高,体育锻炼强度偏小,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偏短,体育活动的项目主要以普及性比较高的,简单重复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快走、慢跑、球类和健美操项目为主;体育活动的形式以朋友、同学一起和学校集中组织的活动为主,以个人锻炼和与家人一起锻炼为辅。(2)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因有:增进健康;为了考试,硬性规定,不参加不行;拥有健美的身材、塑造良好的气质;增长体育知识和技能;运动很时尚,为了展现自我;扩大交友圈,增进感情;为了参加比赛获得好名次;受环境的影响(家人、朋友、同学等);周围有良好的场地设施条件;早已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江苏省高职院校男生和女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因上存在较大差异。(3)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阻因有:对体育不感兴趣;没有运动技能,不懂锻炼方法,不知道如何进行锻炼;自身惰性和不良习惯;缺少同伴;没有令人满意的体育项目和设施;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有失其举止;运动体验;经济限制;体质弱不适合参加体育活动。江苏省高职院校男生和女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阻因上存在较大差异。(4)针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发展对策:强化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着力培养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创建良好的体育物质环境,满足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强化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运动经历,养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创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为体育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与职业特征相结合的课程新模式;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体育态度 体育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问题的提出10-12
- 1.1 选题依据10-11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选题目的11
- 1.1.3 选题意义11
- 1.2 研究思路11-12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2
- 2. 文献综述12-16
- 2.1 高职院校的定义12
- 2.2 体育态度研究现状12-14
- 2.3 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14
- 2.4 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现状14-16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6-19
- 3.1 研究对象16
- 3.2 研究方法16-19
- 3.2.1 文献资料法16-17
- 3.2.2 专家访谈法17
- 3.2.3 问卷调查法17-19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19-41
- 4.1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的现状分析19-21
- 4.1.1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特征19-20
- 4.1.2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的情感特征20-21
- 4.1.3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行为倾向21
- 4.2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分析21-29
- 4.2.1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22
- 4.2.2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度过业余时间的方式22
- 4.2.3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22-24
- 4.2.4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24-25
- 4.2.5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强度25-26
- 4.2.6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26
- 4.2.7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26-28
- 4.2.8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形式28-29
- 4.3 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互动机制29-33
- 4.3.1 体育态度的形成29-30
- 4.3.2 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理论机制30-31
- 4.3.3 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理论机制31-33
- 4.4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因素33-41
- 4.4.1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因分析33-35
- 4.4.2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阻因分析35-41
- 5. 加强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对策研究41-45
- 5.1 强化理论课教学,培养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意识41
- 5.2 着力培养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兴趣41-42
- 5.3 创建良好的体育物质环境,满足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42
- 5.4 强化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运动体验,养成良好的体育态度42-43
- 5.5 创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为体育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43
- 5.6 构建与职业特征相结合的课程新模式43-44
- 5.7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44-45
- 6. 结论与建议45-47
- 6.1 结论45-46
- 6.2 建议46-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51-56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素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4期
2 彭昕,张宏智;对当代大学生体育态度之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3 李孟军;关于大学生体育态度特点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4年03期
4 吴炼;;浅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体育态度[J];科技资讯;2006年17期
5 阎小良;李波;程义志;黄琼珍;潘华云;;对武汉市妇女定向群体健身活动前后体育态度变化的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林德水;;莆田沿海农村中小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蒋宁;杨健科;;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态度的比较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年05期
8 戴晶斌;中日大学生体育态度的跨文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1996年02期
9 杨雪芹;研究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左燕;彭寄胜;;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内江科技;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顾春先;何文涛;赵爱华;;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对自我和谐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2 朱一鸣;;上海高校大学二年级女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探讨[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陈艳林;;大学生体育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4 周登嵩;耿晓;李林;董渝华;潘登;;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态度行为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邓文才;;田径项目不同运动强度对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3年
6 周建梅;张志华;刘军占;;北京高校女教师休闲体育态度行为及其生活方式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妍;体育赛事媒介传播对青少年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2 李念;父母体育态度与行为对小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3 王志卫;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调查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4 王长粉;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洋;初中生体育态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邹宁;长春市与波士顿高校学生体育态度及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武吉文;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态度认知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耿桢;高中生体育态度成因及对策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9 管晓婷;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体育态度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孙一;长春市在读硕士研究生体育态度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调查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0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