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选项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4 02:08
青少年时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又尚未成熟的一个过度期,心理上很容易出现孤独、易怒、固执、自卑、自负、轻率、嫉妒等一些不健康倾向。大学生成长阶段正是这个人生的特殊期、迷惘期,又面临学业、就业等心理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爱情等成长的烦恼和困惑,容易角色错位,引发心理问题。教育的宗旨是育人,即塑造完整的人格,其中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缓。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现状,阐述、分析高校体育课教育与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关系,运用教学测量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测量研究分析。测量结果显示,四种不同项目体育课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不同项目体育课对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各维度受不同项目影响,具体表现为:在焦虑维度篮球选项课男生好于游泳选项课;在躯体化维度太极拳选项课整体好于游泳课;在人际敏感维度游泳课好于太极拳课;在其它维度羽毛球选项课男生好于游泳课;在躯体化维度和其它维度太极拳课男生好于游泳课;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这两个维度,羽毛球选项课男生好于太极拳课;在焦虑、精神病性与抑郁三个维度,游泳课...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国外研究综述
1.2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国内研究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测量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测量结果与分析
3.1 测量前四个项目体育课班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1.1 测量前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1.2 测量前全体测量对象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差异性方差分析
3.1.3 测量前各项目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3.2 测量后总体样本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3.2.1 测量后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2.2 测量后不同项目体育课之间的横向对比研究
3.2.3 测量后各项目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3.3 测量前后各选项班学生心理健康总分水平及自身的纵向对比分析
3.3.1 篮球选项班
3.3.2 羽毛球选项班
3.3.3 游泳选项班
3.3.4 太极拳选项班
3.4 总的分析与讨论
3.4.1 测量前、后四个班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横向对比
3.4.2 测量前、后各类选项课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纵向对比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口市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张庭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8(11)
[2]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分析[J]. 程新年.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07)
[3]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J]. 殷恒婵,傅雪林. 体育科学. 2004(06)
[4]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 孙影. 体育科研. 2004(01)
[5]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J]. 于红民. 体育学刊. 2004(01)
[6]有氧锻炼负荷强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 吕晓昌. 体育学刊. 2003(01)
[7]学校体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J]. 王元华. 体育学刊. 2003(01)
[8]课余集体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 何秋华,刘夫力. 体育学刊. 2002(05)
[9]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 潘书波. 体育与科学. 2002(01)
[10]心理学在锻炼及与健康相关的身体活动中的应用[J]. 斯图尔特·比德尔. 体育科学. 2000(04)
本文编号:3032945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国外研究综述
1.2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国内研究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测量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测量结果与分析
3.1 测量前四个项目体育课班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1.1 测量前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1.2 测量前全体测量对象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差异性方差分析
3.1.3 测量前各项目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3.2 测量后总体样本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3.2.1 测量后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2.2 测量后不同项目体育课之间的横向对比研究
3.2.3 测量后各项目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3.3 测量前后各选项班学生心理健康总分水平及自身的纵向对比分析
3.3.1 篮球选项班
3.3.2 羽毛球选项班
3.3.3 游泳选项班
3.3.4 太极拳选项班
3.4 总的分析与讨论
3.4.1 测量前、后四个班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横向对比
3.4.2 测量前、后各类选项课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纵向对比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口市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张庭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8(11)
[2]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分析[J]. 程新年.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07)
[3]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J]. 殷恒婵,傅雪林. 体育科学. 2004(06)
[4]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 孙影. 体育科研. 2004(01)
[5]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J]. 于红民. 体育学刊. 2004(01)
[6]有氧锻炼负荷强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 吕晓昌. 体育学刊. 2003(01)
[7]学校体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J]. 王元华. 体育学刊. 2003(01)
[8]课余集体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 何秋华,刘夫力. 体育学刊. 2002(05)
[9]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 潘书波. 体育与科学. 2002(01)
[10]心理学在锻炼及与健康相关的身体活动中的应用[J]. 斯图尔特·比德尔. 体育科学. 2000(04)
本文编号:3032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03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