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代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2 23:22
我国竞技健美操队伍发展的主要阵地之一在体育院校,其首要任务在于培养青年竞技健美操人才。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项目的发展和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培养取决于教练员的整体素质和其执教能力。本文通过建立我国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代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分析教练员执教能力结构,来真实、有效地反映教练员的实际执教水平,使教练员在自我评价和运动员的评价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优化执教能力。本研究以我国14所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代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教练员执教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运用德尔菲法请专家对拟订指标进行筛选与评定,最终确定我国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代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1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专家对教练员执教能力二级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教学训练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指挥参赛能力、人际交往能力。2)研究通过26位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代表队教练员对自身各项能力评价所得的均值,反映其执教能力自我评价的总体水平。教练员对自身执教能力二级指标的排名依次为:学习能力、教学...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的相关研究
2.2.1 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现状的研究
2.2.2 我国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发展现状的研究
2.3 关于我国教练员执教能力的研究
2.3.1 我国体育教练员执教能力的研究
2.3.2 我国健美操教练员执教能力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我国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代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的建立
4.1.1 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4.1.2 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的拟订
4.1.3 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的筛选过程
4.1.4 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的结构体系确立
4.2 我国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代表队教练员基本情况分析
4.2.1 教练员的数量
4.2.2 教练员的性别及年龄结构
4.2.3 教练员的职称及学历结构
4.2.4 教练员的专业背景
4.3 我国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代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分析
4.3.1 教学训练能力分析
4.3.2 创新能力分析
4.3.3 管理能力分析
4.3.4 参赛指挥能力分析
4.3.5 人际交往能力分析
4.3.6 学习能力分析
4.4 运动员群体对教练员执教能力的评价分析
4.4.1 运动员群体对教练员执教能力二级指标的评价分析
4.4.2 运动员群体对教练员执教能力三级指标的评价分析
4.5 教练员执教能力的自我评价与运动员评价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6 提高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对策分析
4.6.1 建立良好的执教理念
4.6.2 跨越常规式发展创新能力
4.6.3 提高科学训练及科研能力
4.6.4 增强竞技健美操代表队参赛能力
4.6.5 外聘与培养相结合,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046698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的相关研究
2.2.1 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现状的研究
2.2.2 我国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发展现状的研究
2.3 关于我国教练员执教能力的研究
2.3.1 我国体育教练员执教能力的研究
2.3.2 我国健美操教练员执教能力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我国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代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的建立
4.1.1 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4.1.2 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的拟订
4.1.3 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的筛选过程
4.1.4 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的结构体系确立
4.2 我国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代表队教练员基本情况分析
4.2.1 教练员的数量
4.2.2 教练员的性别及年龄结构
4.2.3 教练员的职称及学历结构
4.2.4 教练员的专业背景
4.3 我国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代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分析
4.3.1 教学训练能力分析
4.3.2 创新能力分析
4.3.3 管理能力分析
4.3.4 参赛指挥能力分析
4.3.5 人际交往能力分析
4.3.6 学习能力分析
4.4 运动员群体对教练员执教能力的评价分析
4.4.1 运动员群体对教练员执教能力二级指标的评价分析
4.4.2 运动员群体对教练员执教能力三级指标的评价分析
4.5 教练员执教能力的自我评价与运动员评价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6 提高体育院校竞技健美操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对策分析
4.6.1 建立良好的执教理念
4.6.2 跨越常规式发展创新能力
4.6.3 提高科学训练及科研能力
4.6.4 增强竞技健美操代表队参赛能力
4.6.5 外聘与培养相结合,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046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046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