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手机游戏玩家粘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10:11
  随著手机的普及和行动科技的发达,移动增值服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其中以手机游戏的使用最为频繁。本研究将以D-TPB理论为基础,探讨使用者玩手机游戏的动机因素,以近半年内接触过手机游戏的玩家用户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探讨态度(包括社会临场感、享受乐趣和超越现实三个维度)、主观规范(包括同侪规范和社会影响两个维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包括自我效能和资源便利条件两个维度),对持续参与手游的行为意愿与用户粘性的影响。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为483份。研究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并且研究结果发现,用户对手机游戏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皆对手游玩家的行为意愿呈现正向显著影响;行为意向对玩家用户的沉浸体验有促进作用;行为意向对玩家的用户粘性有正向显著影响;沉浸感对玩家的用户粘性有正向显著影响。三个影响因素中的各个维度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多个维度中,社会临场感、超越现实、同侪规范和资源便利条件没有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游戏玩家的行为意愿。而在沉浸中的两个维度(专注和远程感知)皆和行为意向成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即可以受到行为意向的显著影响。感知行为控制中的两个维度(自我效能和资源便利条件)都可以正向显著影响手游玩家的用...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手机游戏玩家粘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的主要技术路线图

模型构建


第三章 研究设计基于第一章的研究背景目的与动机与第二章的文献探讨,此章将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架构与假设。首先第一部分说明研究架构;第二部分是各个变量的定义与测量维度;第三部分说明实证研究对象与抽样方式;第四部分说明资料分析方法。3.1 研究框架与研究假设3.1.1 研究框架本文主要探讨手游用户忠诚度的影响因素,以 DTPB 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以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为自变量的,以行为意向和用户粘性作为因变量的模型框架,并且添加了沉浸的概念,研究了其对于行为意向和用户粘性的作用,并且从多个维度对各个不同变量进行了测量。模型构建如下图所示:

验证性因素分析,行为控制,态度,硕士学位论文


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验证性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行为研究综述[J]. 明均仁,张俊,郭财强.  图书馆学研究. 2017(06)
[2]中国手机游戏变迁:产业转型、格局转变、玩家变革[J]. 胡冯彬,邰子学.  新闻爱好者. 2017(03)
[3]手机游戏用户粘性影响机制研究:整合Flow理论和TAM理论[J]. 段菲菲,翟姗姗,池毛毛,韩高钶,张纯.  图书情报工作. 2017(03)
[4]主观规范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同学关系的调节作用[J]. 吴春辉,李可,梁晓燕.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25)
[5]感知行为效能对旅游者环保行为决策的影响[J]. 李秋成,周玲强.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5(04)
[6]微信移动社交用户心流体验对用户粘性的影响研究[J]. 熊巍,王舒盼,潘琼.  新闻界. 2015(07)
[7]手游用户消费行为及消费行为分析[J]. 陈思.  福建电脑. 2015(01)
[8]网络用户粘性行为测评研究[J]. 赵青,薛君.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4(10)
[9]定制、角色依恋和网络游戏忠诚的关系研究[J]. 魏华,周宗奎,牛更枫,何灿.  心理科学. 2014(02)
[10]基于自我效能中介作用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研究[J]. 杜旌,李难难,龙立荣.  管理学报. 2014(02)

硕士论文
[1]大数据背景下就业平台用户粘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 刘高.广东工业大学 2017
[2]移动游戏用户流失因素分析[D]. 张迪.南京大学 2016
[3]主观规范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同学关系的调节作用[D]. 李可.山西大学 2016
[4]消费者个性对主观规范及网络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D]. 郭姗.重庆工商大学 2014
[5]社交网络服务(SNS)的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D]. 黄婷.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29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129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c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