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流域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15:30
摘要:红河流域孕育而生的水之子——哈尼族,伴随历史的更迭和时代的变迁,为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和保卫美好的家园,逐渐形成了与劳动生产、宗教祭祀、娱乐游戏等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具有浓郁哈尼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是红河流域哈尼族民族体育文化的“活化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红河流域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探究,查阅了大量与哈尼族传统体育相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对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探讨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发展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民族文化认同等,其次通过对哈尼族研究学者的咨询访谈,深入红河流域哈尼族聚居区(红河、绿春、元阳的哈尼族聚居区境内)实地考察;最后把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至于全球化中,在具备可比性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比较研究,以突显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旨在对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所产生的文化渊源、活动形式、当前的发展形态进行系统化的体系建构,并提出继承和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的对策,从而更好地为发掘与整理哈尼族传统体育提供一些借鉴,为哈尼族传统体育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与现代体育和谐发展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作用,强化...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区域界定
2 文献综述
2.1 哈尼族文化研究历史回顾
2.2 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现状
2.3 哈尼族体育文化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咨询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问卷调查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哈尼族概况
4.2 哈尼族传统体育现状
4.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2.2 红河流域哈尼族传统体育项目概况
4.2.3 红河流域哈尼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
4.3 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之特点
4.3.1 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土积淀
4.3.2 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异域辐射
5 红河流域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化发展探索
5.1 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个体化社会发展
5.2 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校本化建设
5.3 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表演化发展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与包容性社会政策的建构[J]. 文军. 社会科学. 2012(01)
[2]哈尼族祖先崇拜丧葬习俗及调适作用探讨[J]. 何作庆,瞿东华. 宗教学研究. 2010(03)
[3]哈尼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特征[J]. 范元昌,何作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4]西南少数民族崇树习俗文化内涵浅析——以红河哈尼族祭“龙树”为例[J]. 蒋星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08)
[5]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 杨振之. 民族研究. 2006(02)
[6]哈尼族梯田文化述论[J]. 汪力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7]直面个体——读《个体化社会》[J]. 吴士余. 书城. 2003(03)
[8]哈尼族节日与梯田稻作礼仪的关系[J]. 黄绍文.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9]红河流域哈尼族神话与梯田稻作文化[J]. 李子贤. 思想战线. 1996(03)
[10]铜鼓上的磨秋图[J]. 崔乐泉. 体育文史. 1993(05)
硕士论文
[1]红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状与对策研究[D]. 王钧.北京体育大学 2012
[2]族际社会中的节庆体育与族群交往的研究[D]. 杨元英.广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47817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区域界定
2 文献综述
2.1 哈尼族文化研究历史回顾
2.2 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现状
2.3 哈尼族体育文化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咨询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问卷调查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哈尼族概况
4.2 哈尼族传统体育现状
4.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2.2 红河流域哈尼族传统体育项目概况
4.2.3 红河流域哈尼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
4.3 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之特点
4.3.1 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土积淀
4.3.2 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异域辐射
5 红河流域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化发展探索
5.1 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个体化社会发展
5.2 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校本化建设
5.3 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表演化发展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与包容性社会政策的建构[J]. 文军. 社会科学. 2012(01)
[2]哈尼族祖先崇拜丧葬习俗及调适作用探讨[J]. 何作庆,瞿东华. 宗教学研究. 2010(03)
[3]哈尼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特征[J]. 范元昌,何作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4]西南少数民族崇树习俗文化内涵浅析——以红河哈尼族祭“龙树”为例[J]. 蒋星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08)
[5]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 杨振之. 民族研究. 2006(02)
[6]哈尼族梯田文化述论[J]. 汪力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7]直面个体——读《个体化社会》[J]. 吴士余. 书城. 2003(03)
[8]哈尼族节日与梯田稻作礼仪的关系[J]. 黄绍文.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9]红河流域哈尼族神话与梯田稻作文化[J]. 李子贤. 思想战线. 1996(03)
[10]铜鼓上的磨秋图[J]. 崔乐泉. 体育文史. 1993(05)
硕士论文
[1]红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状与对策研究[D]. 王钧.北京体育大学 2012
[2]族际社会中的节庆体育与族群交往的研究[D]. 杨元英.广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47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147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