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四步持竿助跑技术与成绩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22:13
作为最复杂的田赛项目之一,我国女子撑竿跳高项目,近年获得可喜成绩,但与欧美国家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完整的撑竿跳高技术中持竿助跑技术,直接影响整体技术环节的发挥;特别是最后四步助跑技术,其作为助跑与起跳技术衔接的“纽带”,是将水平动能转化为撑竿弹性势能的重中之重。查阅现有文献,本研究旨在,首先探寻我国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与最后四步助跑技术之间的关系;其次对比我国不同运动水平女子撑高跳高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技术之间的差异。本文通过拍摄201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全运会预选赛视频,选取本次比赛中前8名选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研发的视讯录像解析系统对拍摄视频进行处理,使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法,探寻各指标与成绩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健将级与国际健将级运动员在各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国际健将组运动员后四步助跑步长总体呈现逐渐减小的特征,健将组运动员的步长模式不够稳定起伏较大。此外,国际健将组运动员在后四步助跑阶段的步频大于健将组运动员,说明国际健将组运动员的助跑更为积极主动。2.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重心水平速度对于成绩起...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关于撑竿跳高助跑阶段的研究
2.1.2 关于撑竿跳高起跳阶段的研究
2.1.3 有关撑竿跳高训练的研究
2.2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研究的相关界定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2.1 研究重点
3.2.2 研究难点
3.2.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4.1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长与成绩分析
4.1.1 我国国际健将组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长分析
4.1.2 我国健将组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长分析
4.1.3 不同组别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长分析
4.2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选手最后四步助跑步频与成绩分析
4.2.1 我国国际健将组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频分析
4.2.2 我国健将组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频分析
4.2.3 不同组别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频分析
4.3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重心水平速度与成绩分析
4.3.1 我国国际健将组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重心水平速度分析
4.3.2 我国健将组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重心水平速度分析
4.3.3 不同组别撑竿跳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阶段重心水平速度分析
4.4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四步助跑降竿技术与成绩分析
4.4.1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四步撑竿角度与步速分析
4.4.2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四步撑竿降幅与成绩分析
4.5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三步助跑降竿技术与成绩分析
4.5.1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三步撑竿角度与步速分析
4.5.2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三步撑竿降幅与成绩分析
4.6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二步助跑降竿技术与成绩分析
4.6.1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二步撑竿角度与步速分析
4.6.2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二步撑竿降幅与成绩分析
4.7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一步助跑降竿技术与成绩分析
4.7.1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一步助跑撑竿角度与步速分析
4.7.2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一步撑竿降幅与成绩分析
4.7.3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倒一步降竿重心速度分析
4.7.4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一步降竿重心腾起角分析
4.7.5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一步降竿上握手投影点分析
4.8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后四步助跑总体降竿幅度与成绩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31届奥运会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技术研究[J]. 周浩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04)
[2]“人——竿”协同视角下世界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技术特征——以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为例[J]. 许占鸣,林松,张陶淘.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3]优秀女子撑竿跳高选手李玲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谢慧松,周铁民,郭新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03)
[4]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屈朝辉,因杰秀.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03)
[5]撑杆跳高“自由起跳”技术评价的运动学参数分析[J]. 张智敏,孙南,张旻,魏彪,杨荣,张海燕.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12)
[6]苏明理教授等著《我国部分田径优势项目运动员专项技术生物力学分析与诊断》出版[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02)
[7]李玲撑竿跳高助跑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周奕君,王永祥. 浙江体育科学. 2010(03)
[8]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及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张军霞,刘生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11)
[9]中外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选手助跑及起跳阶段技术特征研究[J]. 谢慧松,周铁民,祁继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10)
[10]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徐政,王贺.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04)
硕士论文
[1]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至过杆技术运动学分析[D]. 屈朝辉.山西大学 2012
[2]对我国部分国际健将级与健将级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及起跳有关技术指标的研究[D]. 周铁民.北京体育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150501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关于撑竿跳高助跑阶段的研究
2.1.2 关于撑竿跳高起跳阶段的研究
2.1.3 有关撑竿跳高训练的研究
2.2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研究的相关界定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2.1 研究重点
3.2.2 研究难点
3.2.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4.1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长与成绩分析
4.1.1 我国国际健将组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长分析
4.1.2 我国健将组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长分析
4.1.3 不同组别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长分析
4.2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选手最后四步助跑步频与成绩分析
4.2.1 我国国际健将组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频分析
4.2.2 我国健将组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频分析
4.2.3 不同组别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步频分析
4.3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重心水平速度与成绩分析
4.3.1 我国国际健将组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重心水平速度分析
4.3.2 我国健将组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重心水平速度分析
4.3.3 不同组别撑竿跳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阶段重心水平速度分析
4.4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四步助跑降竿技术与成绩分析
4.4.1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四步撑竿角度与步速分析
4.4.2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四步撑竿降幅与成绩分析
4.5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三步助跑降竿技术与成绩分析
4.5.1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三步撑竿角度与步速分析
4.5.2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三步撑竿降幅与成绩分析
4.6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二步助跑降竿技术与成绩分析
4.6.1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二步撑竿角度与步速分析
4.6.2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二步撑竿降幅与成绩分析
4.7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一步助跑降竿技术与成绩分析
4.7.1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一步助跑撑竿角度与步速分析
4.7.2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一步撑竿降幅与成绩分析
4.7.3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倒一步降竿重心速度分析
4.7.4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一步降竿重心腾起角分析
4.7.5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倒一步降竿上握手投影点分析
4.8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后四步助跑总体降竿幅度与成绩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31届奥运会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技术研究[J]. 周浩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04)
[2]“人——竿”协同视角下世界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技术特征——以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为例[J]. 许占鸣,林松,张陶淘.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3]优秀女子撑竿跳高选手李玲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谢慧松,周铁民,郭新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03)
[4]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屈朝辉,因杰秀.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03)
[5]撑杆跳高“自由起跳”技术评价的运动学参数分析[J]. 张智敏,孙南,张旻,魏彪,杨荣,张海燕.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12)
[6]苏明理教授等著《我国部分田径优势项目运动员专项技术生物力学分析与诊断》出版[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02)
[7]李玲撑竿跳高助跑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周奕君,王永祥. 浙江体育科学. 2010(03)
[8]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及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张军霞,刘生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11)
[9]中外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选手助跑及起跳阶段技术特征研究[J]. 谢慧松,周铁民,祁继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10)
[10]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徐政,王贺.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04)
硕士论文
[1]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至过杆技术运动学分析[D]. 屈朝辉.山西大学 2012
[2]对我国部分国际健将级与健将级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及起跳有关技术指标的研究[D]. 周铁民.北京体育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150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150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