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自由重量器械与固定轨迹器械对健美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6 22:08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实验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抗阻训练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健身健美训练理论,选取社会大众,23-35岁,共60人。分为两组:自由重量器械训练组、固定轨迹器械训练组。每组实验对象为30人,男性女性各15人。探究自由重量器械训练和固定轨迹器械训练对于健美效果的差异性,提出如何在训练中合理分配固定轨迹器械训练与自由重量器械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率的建议。1.围度:围度增长指标在肩宽和腰围方面的变化,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自由重量器械训练组与固定轨迹器械训练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臂围方面的增长,不论男女,自由重量器械训练组均优于固定轨迹器械训练组;胸围的增长,男女性的自由重量器械训练组增长幅度也高于固定轨迹器械训练组;腿围的变化上,男女性的自由重量器械训练组变化也大于固定轨迹器械训练组。2.自由重量器械训练组和固定轨迹器械训练组的力量差异比较:四大项中三大项的力量成绩自由重量器械训练组均高于固定轨迹器械训练组。3.身体成分的指标:体脂方面的变化,男女自由重量器械训练组和固定轨迹器械训练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体重的变化,男性和女性的自由重量器械训练组...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战略下健身健美发展的需要
        1.1.2 《全球健身趋势调查报告》体现了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1.1.3 心血管病患病率的上升推动健身健美发展的需要
        1.1.4 健美赛事的蓬勃发展让更多大众接触健美运动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核心概念界定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实验法
        2.2.4 测量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2.3 .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
        2.3.1 实验对象
        2.3.2 实验准备阶段
        2.3.3 教学实验实施阶段
        2.3.4 误差控制
        2.3.5 饮食计划
        2.3.6 FMS功能性动作筛查
        2.3.7 自由重量器械训练组和固定轨迹器械训练组训练方式的优缺点对比:
        2.3.8 自由重量器械训练和固定轨迹器械训练动作方案
    2.4 .实验验收阶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两组实验对象身体各指标的对比
        3.1.1 实验前两组实验者力量指标的对比
        3.1.2 实验前两组实验者身体成分的对比
        3.1.3 实验前两组实验者围度指标的对比
    3.2 实验后两组实验对象身体各指标的对比
        3.2.1 固定轨迹器械组与自由重量器械组前后力量的变化
        3.2.2 固定轨迹器械组与自由重量器械组前后身体成分指标的变化
        3.2.3 固定轨迹器械组与自由重量器械组前后围度指标的变化
        3.2.4 固定轨迹器械组与自由重量器械组前后力量指标的变化幅度对比
        3.2.6 固定轨迹器械组与自由重量器械组前后身体成分的变化幅度对比
        3.2.7 固定轨迹器械组与自由重量器械组前后身体围度的变化幅度对比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体育大学健身健美选修课程对学科生心理健康影响调查分析[J]. 徐莊豪,房冬梅.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02)
[2]高强度与高负荷训练对健美运动员机体影响研究[J]. 刘一阳,李庆.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3)
[3]不同力量训练方法提高最大力量的实验研究[J]. 王沛珣,戴剑松,钱竞光,江崇民.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4]我国健美运动员身体不同部位肌肉含量特征研究[J]. 刘一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5(03)
[5]我国高水平男子健美运动员赛季初期体脂分布特征研究[J]. 刘一阳,阎智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3(05)
[6]高水平健美运动员赛前饮食结构研究[J]. 刘一阳,阎智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05)
[7]浅谈普通高校开展健美运动的价值[J]. 浦义俊.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09)
[8]谈腹部与腰部的健美训练[J]. 张树坤.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9]从运动训练学视角探析韦德健美训练原则[J]. 李一玉,郑鹭宾.  体育科技. 2008(01)
[10]体成分模型及现代体成分研究方法进展[J]. 戴昕,朱蔚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03)

硕士论文
[1]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损伤风险筛查方法的研究[D]. 杨新格.北京体育大学 2019
[2]抗阻力训练结合有氧运动对健身人群减脂效果的影响研究[D]. 何雯雯.青海师范大学 2019
[3]竞技健美股后肌群训练动作有效性的研究[D]. 陈伟.西安体育学院 2018
[4]自重训练与器械训练对于高校大学生健美效果差异性分析[D]. 吴正兴.成都体育学院 2018
[5]抗阻力量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中体脂与骨骼肌的影响研究[D]. 高慧静.武汉体育学院 2017
[6]大学生男子形体健身运动员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D]. 郭聪.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7]情绪对健美训练中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D]. 施建明.四川师范大学 2016
[8]高校健身健美运动训练策略的研究[D]. 李林城.四川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90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190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0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