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锻炼对成年人心率变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18 06:56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健康成年人16周登山锻炼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来分析登山锻炼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心率变异、心率等指标的影响,并据此探讨登山锻炼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改善和心血管健康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心率变异评价大众健身效果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同时也能丰富HRV应用于运动健身效果评价的数据资料。研究方法:以北京市94名20-59岁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和性别分为青年男组、青年女组、中年男组和中年女组。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登山锻炼干预。干预前后使用PolarRS800cx心率遥测表采集所有受试者安静状态下的心电信号,用PolarProTrainer5.0软件对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出心率变异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样本K-S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论:1.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连续16周登山锻炼可以改善健康成年人心率变异性,提高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控能力,降低安静状态下交感神经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经活性,从而提高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
【文章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心率变异的概念和意义
2.2 心率变异的检测与分析
2.2.1 心率变异的检测
2.2.2 心率变异的分析
2.2.3 心率变异分析的指标
2.2.4 心率变异的正常参数值
2.3 心率变异的影响因素
2.4 心率变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2.4.1 心率变异的研究背景
2.4.2 心率变异分析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2.4.3 心率变异分析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2.4.4 心率变异分析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运动干预的实施
3.2.2 研究分析的指标
3.2.3 研究指标的采集与分析
3.2.4 数据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运功干预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
4.2 运动干预前的心率变异
4.2.1 运动干预前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总体大小
4.2.2 运动干预前安静状态下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
4.2.3 运动干预前安静状态下交感神活性
4.2.4 运动干预前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活性
4.3 运动干预后的心率变异
4.3.1 运动干预后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总体大小
4.3.2 运动干预后安静状态下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
4.3.3 运动干预后安静状态下交感神活性
4.3.4 运动干预后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活性
4.4 运动干预前后心率变异的变化
4.4.1 运动干预前后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总体大小的变化
4.4.2 运动干预前后安静状态下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的变化
4.4.3 运动干预前后安静状态下交感神活性的变化
4.4.4 运动干预前后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性的变化
4.5 登山锻炼前后安静心率的变化及与 HRV 的关系
4.5.1 登山锻炼前后安静心率的变化
4.5.2 安静心率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5 分析与讨论
5.1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特点
5.1.1 男性心率变异总体大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幅度大于女性
5.1.2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的特点
5.1.3 安静状态下男性交感神经活性高于女性
5.1.4 男性副交感神经活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幅度大于女性
5.1.5 健康成年人自主神经系统特点
5.2 登山锻炼对心率变异的影响
5.2.1 登山与其他有运动方式改善自主神经效果的比较
5.2.2 反映副交感神经活性的指标敏感性比较
5.3 登山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
6 结论与建议
7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4式太极拳运动对不同人群血压、心率变异的影响[J]. 刘全,张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12)
[2]肥胖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变化特征及有氧运动的干预作用[J]. 王国祥,刘殿玉. 中国妇幼保健. 2011(21)
[3]心率变异性在运动领域应用研究的现状[J]. 杜吟,李京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01)
[4]心率变异性分析临床应用研究近况[J]. 陈洪波,刘仁光. 新医学. 2010(06)
[5]登山运动对1、2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脂的影响[J]. 卢月丽,管霞飞,柳黎黎.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0(03)
[6]不同海拔地区世居人口登山前后机体指标变化研究[J]. 王纯,王杰,李磊,旺加,群增.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7]做好心血管疾病预防领跑健康中国[J]. 胡大一. 中华内科杂志. 2010 (02)
[8]不同年龄和性别短程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J]. 曾辉,蔡静怡,王静,郭小玉,杨阳,李方洁.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02)
[9]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对新兵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J]. 田开新,覃军,黄岚,隆敏,于世勇,喻杨.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7(04)
[10]健步走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 王松涛,曾云贵,赵晋. 现代预防医学. 2007(15)
本文编号:3193347
【文章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心率变异的概念和意义
2.2 心率变异的检测与分析
2.2.1 心率变异的检测
2.2.2 心率变异的分析
2.2.3 心率变异分析的指标
2.2.4 心率变异的正常参数值
2.3 心率变异的影响因素
2.4 心率变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2.4.1 心率变异的研究背景
2.4.2 心率变异分析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2.4.3 心率变异分析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2.4.4 心率变异分析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运动干预的实施
3.2.2 研究分析的指标
3.2.3 研究指标的采集与分析
3.2.4 数据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运功干预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
4.2 运动干预前的心率变异
4.2.1 运动干预前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总体大小
4.2.2 运动干预前安静状态下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
4.2.3 运动干预前安静状态下交感神活性
4.2.4 运动干预前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活性
4.3 运动干预后的心率变异
4.3.1 运动干预后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总体大小
4.3.2 运动干预后安静状态下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
4.3.3 运动干预后安静状态下交感神活性
4.3.4 运动干预后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活性
4.4 运动干预前后心率变异的变化
4.4.1 运动干预前后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总体大小的变化
4.4.2 运动干预前后安静状态下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的变化
4.4.3 运动干预前后安静状态下交感神活性的变化
4.4.4 运动干预前后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性的变化
4.5 登山锻炼前后安静心率的变化及与 HRV 的关系
4.5.1 登山锻炼前后安静心率的变化
4.5.2 安静心率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5 分析与讨论
5.1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特点
5.1.1 男性心率变异总体大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幅度大于女性
5.1.2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的特点
5.1.3 安静状态下男性交感神经活性高于女性
5.1.4 男性副交感神经活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幅度大于女性
5.1.5 健康成年人自主神经系统特点
5.2 登山锻炼对心率变异的影响
5.2.1 登山与其他有运动方式改善自主神经效果的比较
5.2.2 反映副交感神经活性的指标敏感性比较
5.3 登山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
6 结论与建议
7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4式太极拳运动对不同人群血压、心率变异的影响[J]. 刘全,张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12)
[2]肥胖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变化特征及有氧运动的干预作用[J]. 王国祥,刘殿玉. 中国妇幼保健. 2011(21)
[3]心率变异性在运动领域应用研究的现状[J]. 杜吟,李京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01)
[4]心率变异性分析临床应用研究近况[J]. 陈洪波,刘仁光. 新医学. 2010(06)
[5]登山运动对1、2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脂的影响[J]. 卢月丽,管霞飞,柳黎黎.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0(03)
[6]不同海拔地区世居人口登山前后机体指标变化研究[J]. 王纯,王杰,李磊,旺加,群增.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7]做好心血管疾病预防领跑健康中国[J]. 胡大一. 中华内科杂志. 2010 (02)
[8]不同年龄和性别短程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J]. 曾辉,蔡静怡,王静,郭小玉,杨阳,李方洁.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02)
[9]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对新兵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J]. 田开新,覃军,黄岚,隆敏,于世勇,喻杨.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7(04)
[10]健步走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 王松涛,曾云贵,赵晋. 现代预防医学. 2007(15)
本文编号:3193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19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