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主要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3 23:13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时隔十二年再次夺得奥运会女排冠军。中国女排虽然在本次奥运会中获得冠军,但整支队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在接应二传的选人用人上遇到了困难。在小组赛中国对战塞尔维亚的比赛中,中国队改由打主攻的张常宁顶替龚翔宇出任接应,可以看出中国队在接应二传队员的使用上还不是很明朗。中国队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接应二传这会在未来的东京奥运会上成为一大隐患。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18世界女排锦标赛六强赛,半决赛和决赛中,排名前六国家的主力接应二传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归纳总结出排名前六国家的女排接应二传的特征,为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新周期中,接应二传的选人用人提供参考意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现阶段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在用人与选材上偏向于年龄年轻化和身材高大化。2除中国队与日本队外,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以强力型接应为主,中国队接应二传得分能力不如欧美强队接应二传;除埃格努采用跳发球外,其他六强国家主力接应二传发球方式均为发跳飘球,斯洛特耶斯的发球直接得分最多,中国女排龚翔宇的发球攻击性较弱,发球水平较低;荷兰、塞尔维亚、意...
【文章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特征的概念
1.4.2 接应二传的概念及特征
1.4.3 接应二传身体形态及素质的研究
1.4.4 接应二传进攻能力特点研究
1.4.5 接应二传防守能力研究
1.4.6 接应二传在比赛中的作用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
3.1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非技术指标分析
3.1.1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年龄的比较分析
3.1.2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身高的比较分析
3.1.3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拦网高度的比较分析
3.1.4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扣球高度的比较分析
3.1.5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克托莱指数的比较分析
3.2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得分能力分析
3.2.1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总体得分能力分析
3.2.2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发球情况分析
3.2.3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扣球情况分析
3.2.4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拦网情况分析
3.3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防守情况分析
3.4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接发球情况分析
3.4.1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接发球总体效果情况分析
3.4.2 中国队接应二传个人与全队接发球效果比较分析
3.4.3 日本队接应二传个人与全队接发球效果比较分析
3.5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调整传球情况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2伦敦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运动员得分手段和效果的研究[J]. 张玉红. 辽宁体育科技. 2013(04)
[2]新奥运周期中外女排优秀接应二传个人进攻能力的发展特点分析[J]. 李焕玉.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05)
[3]2009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进攻效果对比分析[J]. 辛骥,赵凯. 辽宁体育科技. 2011(04)
[4]关于增强接应二传在排球比赛中作用的理论研究[J]. 王芳. 科技信息. 2010(28)
[5]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子排球队与欧美女子排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非技术因素比较分析[J]. 荣华,阿英嘎,胡茂全. 中国体育科技. 2010(05)
[6]第28届、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优劣势的对比分析研究[J]. 焦峪平,钟贵钦,刘荻.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7]现代女排比赛中副攻和接应二传贡献率的发展动态[J]. 阿英嘎,庞倩.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04)
[8]我国高水平女排运动员专位特征研究[J]. 黄依柱. 长沙大学学报. 2010(02)
[9]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手之研究[J]. 全国华,宋琳.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5)
[10]2008年世界女子排球大奖赛中国与国外球队接应二传进攻效果分析[J]. 李钦,孙卓艺.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03)
硕士论文
[1]第30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D]. 施永健.苏州大学 2013
[2]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D]. 邢玉璐.山东师范大学 2012
[3]第11届世界杯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接应队员攻防效果比较研究[D]. 李利频.西安体育学院 2012
[4]2010年女排世锦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D]. 周文凯.河南大学 2011
[5]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技术运用效果研究[D]. 李臻.河南大学 2009
[6]现代排球比赛接应二传的作用与现状分析[D]. 王伟.河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3136
【文章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特征的概念
1.4.2 接应二传的概念及特征
1.4.3 接应二传身体形态及素质的研究
1.4.4 接应二传进攻能力特点研究
1.4.5 接应二传防守能力研究
1.4.6 接应二传在比赛中的作用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
3.1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非技术指标分析
3.1.1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年龄的比较分析
3.1.2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身高的比较分析
3.1.3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拦网高度的比较分析
3.1.4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扣球高度的比较分析
3.1.5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克托莱指数的比较分析
3.2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得分能力分析
3.2.1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总体得分能力分析
3.2.2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发球情况分析
3.2.3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扣球情况分析
3.2.4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拦网情况分析
3.3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防守情况分析
3.4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接发球情况分析
3.4.1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接发球总体效果情况分析
3.4.2 中国队接应二传个人与全队接发球效果比较分析
3.4.3 日本队接应二传个人与全队接发球效果比较分析
3.5 世界女排强队接应二传调整传球情况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2伦敦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运动员得分手段和效果的研究[J]. 张玉红. 辽宁体育科技. 2013(04)
[2]新奥运周期中外女排优秀接应二传个人进攻能力的发展特点分析[J]. 李焕玉.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05)
[3]2009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进攻效果对比分析[J]. 辛骥,赵凯. 辽宁体育科技. 2011(04)
[4]关于增强接应二传在排球比赛中作用的理论研究[J]. 王芳. 科技信息. 2010(28)
[5]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子排球队与欧美女子排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非技术因素比较分析[J]. 荣华,阿英嘎,胡茂全. 中国体育科技. 2010(05)
[6]第28届、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优劣势的对比分析研究[J]. 焦峪平,钟贵钦,刘荻.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7]现代女排比赛中副攻和接应二传贡献率的发展动态[J]. 阿英嘎,庞倩.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04)
[8]我国高水平女排运动员专位特征研究[J]. 黄依柱. 长沙大学学报. 2010(02)
[9]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手之研究[J]. 全国华,宋琳.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5)
[10]2008年世界女子排球大奖赛中国与国外球队接应二传进攻效果分析[J]. 李钦,孙卓艺.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03)
硕士论文
[1]第30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D]. 施永健.苏州大学 2013
[2]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D]. 邢玉璐.山东师范大学 2012
[3]第11届世界杯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接应队员攻防效果比较研究[D]. 李利频.西安体育学院 2012
[4]2010年女排世锦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D]. 周文凯.河南大学 2011
[5]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技术运用效果研究[D]. 李臻.河南大学 2009
[6]现代排球比赛接应二传的作用与现状分析[D]. 王伟.河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3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0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