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我国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的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06:02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的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以前,美国的威廉·莫根先生创造了一项新的球类游戏——排球。随着发展排球运动的意义也已不再局限于体育与游戏的范畴,排球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顽强拼搏、以人为本、对美的不懈追求、团结公平和健身文明等,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强有力的助推器。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作为新生力量的代表,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有责任也有义务向民众积极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本文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本文首先对排球运动所蕴含的正能量进行了梳理,并将其概括为精神文化、技战术和健身娱乐三个层面。通过调查,目前排球运动正能量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它的传递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当前我国排球运动的社会影响力与足球、篮球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排球运动的发展须借助媒体力量,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效果高于传统媒体。3.新媒体不同传播媒介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的效果不尽相同。电脑传递技战术层面正能量有效性更为显著,手机传递健身娱乐层面正能量有效性更为显著,数字电视机传递精神文化层面正能量有效性更为显著。4.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并非十全十美,存在不足之处,受到新媒体对排球运动关注程度不高、公共网络覆盖面窄、网速较慢和流量不足等因素的制约。5.手机作为新媒体中的主流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更加全面,今后要特别重视发挥手机媒体的重要作用。6.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产生运动欲望,投身到排球运动中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排球运动健康快速发展和普及。
【关键词】:新媒体 排球运动 正能量 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7
  • 1.1 选题依据9
  • 1.2 选题意义9-10
  • 1.3 文献综述10-17
  • 1.3.1 新媒体的相关研究10-12
  • 1.3.2 排球运动与正能量的相关研究12-15
  • 1.3.3 新媒体对排球运动的影响研究15-17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7-20
  • 2.1 研究对象17
  • 2.2 研究方法17-20
  • 2.2.1 文献资料法17
  • 2.2.2 问卷调查法17-18
  • 2.2.3 数理统计法18-19
  • 2.2.4 逻辑分析法19-20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0-43
  • 3.1 排球运动正能量20-23
  • 3.1.1 精神文化层面传递正能量20-21
  • 3.1.2 技战术层面传递正能量21-22
  • 3.1.3 健身娱乐层面传递正能量22-23
  • 3.2 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的内在关联性分析23-26
  • 3.2.1 排球运动正能量已得到广泛的认可23-24
  • 3.2.2 排球运动正能量可借助媒体的支撑24-25
  • 3.2.3 排球运动正能量需依赖新媒体的传递25-26
  • 3.3 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的有效性分析26-39
  • 3.3.1 电脑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的有效性分析26-29
  • 3.3.2 手机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的有效性分析29-33
  • 3.3.3 数字电视机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的有效性分析33-36
  • 3.3.4 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的总体有效性分析36-39
  • 3.4 我国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的不足之处分析39-43
  • 3.4.1 新媒体对排球运动关注度仍不高40-41
  • 3.4.2 新媒体对排球运动正能量认识仍不够41
  • 3.4.3 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过程仍不完善41-43
  • 4 结论和建议43-45
  • 4.1 结论43-44
  • 4.1.1 排球运动正能量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意义重大43
  • 4.1.2 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效果明显高于传统媒体43
  • 4.1.3 新媒体不同媒介在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内容层面有所偏重43
  • 4.1.4 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能促进排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43
  • 4.1.5 重视手机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的重要作用43-44
  • 4.1.6 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尚存在不足之处44
  • 4.2 建议44-45
  • 4.2.1 传媒价值的体现与提高排球自身的吸引力相结合44
  • 4.2.2 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44
  • 4.2.3 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公共网络覆盖面积44-45
  • 5 参考文献45-47
  • 6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7-48
  • 7 附录48-56
  • 8 致谢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依柱;略论六人排球运动及在我国的发展[J];益阳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2 朱征宇;关于发展广东沙滩排球运动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李心华,任林珍;排球运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体育文化导刊;2001年06期

4 周红律;对排球运动社会学理论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1年01期

5 龚德贵;论排球运动的社会文化意义[J];体育学刊;2001年01期

6 沈湘生;少儿排球运动规范化训练初探[J];发明与革新;2001年05期

7 胡元明,周大军;谈排球运动中的下肢击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8 郭鸿;排球运动基础理论问题的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周明华,王新国;试析采用彩色排球对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10 张永,蒙祖兵;新规则对学校排球运动的影响——兼析玉林师范学院排球联赛[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禹;葛春林;;排球运动智力特征的内隐观[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杨劲苍;;限制身高与排球运动之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王法信;;对“弹跳”原理及其应用的探讨[A];第二届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C];1981年

4 葛春林;赵西堂;;世界高水平女排自由人竞技能力相关因素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葛春林;赵亮;;核心稳定性与沙滩排球运动——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隋树藩;胡波;;坐式排球运动的兴起、现状与发展[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7 杜宁;;我国体育院校男子排球队团队凝聚力水平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叶康远;我区“一校一品牌”战略凸显成效[N];温州日报;2012年

2 倪颖;鞍山高中生眼中的美国教育[N];鞍山日报 ;2007年

3 本报记者 苏畅;女排女沙夺牌争金 男排男沙世界水平[N];中国体育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谭湘竹;龙江女排 化蛹成蝶[N];黑龙江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汪大昭 李长云;排坛换代未有时[N];人民日报;2006年

6 贵州省黔西南州总工会副主席 王敬黔;“擦网”何须重开![N];工人日报;2011年

7 宋澎;放大的七日[N];工人日报;2000年

8 任春 赵丽君 张竹立 温馨;硕果累累迎国庆[N];营口日报;2006年

9 汪大昭;奖励不能只奖不励[N];市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迎旭;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治;新世纪黑龙江省群众性排球运动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吴伟;安徽省城市群众性排球运动现状与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3 倪亚丽;湖北省企事业单位职工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

4 张展;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沙滩排球运动的现状与对策[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祝慧英;山东省沙滩排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韩建阳;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沙滩排球运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汪焱;影响我国群众性排球运动普及的主要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国翠娟;延边排球运动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9 刘伟;黑龙江省市级高中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相升;豫北高校大学生课外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媒体传递排球运动正能量的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7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5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