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与中国体育
发布时间:2021-08-16 15:12
《体育之研究》是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论述体育运动的著作,也是中国完整讨论体育的性质、作用、意义的一部著作,是由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主席撰写,得到杨昌济先生赞赏并认可,于1917年4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体育之研究》为中华民族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文章的中心内容在于如何进行体育运动,如何开展体育运动,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哪几个方面开展等。同时《体育之研究》作为中国历史上一部关于体育的著作,文中也对近代中国人民的体质为什么衰弱,该如何改善进行了分析,毛泽东在借鉴曾国藩的体育观点、杨昌济的体育思想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体育是世界体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世界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7年正值《体育之研究》发表一百周年,这一百年来中国体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力羸弱到全民健身,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落后到强大,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直到成为体育大国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已经不再是“东亚病夫”,开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新时代的今天正向逐步实现体育强国梦而努力。本文基于《体育之研究》及...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2 青年毛泽东与《体育之研究》简介
2.1 青年毛泽东简介
2.2 《体育之研究》介绍
3 国内外研究概况与趋势
3.1 国内外对毛泽东的研究概况
3.2 国内外对《毛泽东传》的研究概况
3.3 中国对《体育之研究》的研究概况
3.3.1 精神人物的影响
3.3.2 目的、意义与原则
3.4 外国对《体育之研究》的研究概况
4 《体育之研究》的历史背景
4.1 《体育之研究》缘何产生
4.2 从毛泽东读第一师范谈《体育之研究》的产生
4.2.1 毛泽东的五年一师生活
4.2.2 毛泽东的学习观
4.2.3 毛泽东的体育观
4.3 杨昌济对《体育之研究》的影响
4.3.1 杨昌济的体育思想
4.3.2 杨昌济体育思想对《体育之研究》的影响
4.4 曾国藩对《体育之研究》的影响
4.4.1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4.4.2 曾国藩的养生观点
4.4.3 曾国藩的体育观点
4.5 毛泽东的两位校长
4.5.1 两位校长的性格特点
4.5.2 毛泽东与孔昭绶的学术思想交流
4.5.3 毛泽东与张干的学术思想交流
4.5.4 两位校长的专业与研究
5 《体育之研究》的思想内涵
5.1 《体育之研究》的中心思想
5.1.1 释体育
5.1.2 体育占吾人第一位置
5.1.3 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
5.1.4 体育之效
5.1.5 不好运动之原因
5.1.6 运动之方法贵少
5.1.7 运动应注意之项
5.1.8 运动一得之商榷
5.2 毛泽东的体育爱好启示
5.2.1 毛泽东登岳麓山
5.2.2 毛泽东登井冈山
5.2.3 毛泽东登北高峰五云山
5.2.4 登山与身体健康
5.2.5 毛泽东的游泳爱好
5.2.6 游泳与身体健康
5.3 《体育之研究》思想的多角度评价
5.3.1 毛泽东自身的角度
5.3.2 阅读者的角度
6 《体育之研究》发表的一百周年
6.1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意义
6.1.1 中华民族体育的精神文化
6.1.2 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启蒙
6.1.3 跨时代的价值取向
6.2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价值
6.2.1 理论实践相连于民族兴亡
6.2.2 近代科学的观点
6.2.3 以三育并重为学校教育之本
6.2.4 《体育之研究》推动了中国体育的发展
6.2.5 科学发展观的雏形
6.3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内涵
6.3.1 “磨励以待日本”是《体育之研究》的主题思想
6.3.2 《体育之研究》是继前人拯救民族危机之后的心声
6.3.3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走向革命事业的敲门砖
6.3.4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体育实践的收获
6.4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影响
6.4.1 青年毛泽东对当代的影响
6.4.2 《体育之研究》内容的影响
7 《体育之研究》与重要人物的影响
7.1 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
7.1.1 毛泽东与蔡和森
7.1.2 毛泽东与萧子升
7.1.3 毛泽东与易昌陶
7.1.4 毛泽东与贺果
7.1.5 毛泽东与萧三
7.1.6 毛泽东与罗学瓒
7.1.7 毛泽东与张昆弟
7.1.8 毛泽东与张国基
7.1.9 毛泽东与周世钊
7.2 新中国体育的发展
7.2.1 军事体育的概念
7.2.2 贺龙元帅的军事体育思想及贡献
7.2.3 刘伯承元帅军事思想与中国体育的联系
7.2.4 军事体育与军事教育评价
7.3 中国其他领导人的体育思想及贡献
7.3.1 周恩来的体育思想贡献
7.3.2 邓小平的体育思想贡献
7.3.3 其他领导人的体育思想贡献
8 习近平的体育观点与思想
8.1 习近平的强军思想
8.1.1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8.1.2 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8.2 习近平的体育观点
8.2.1 习近平对中国体育的认识
8.2.2 习近平谈“三大球”
8.3 习近平的体育思想
8.3.1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8.3.2 习近平在正定
8.3.3 习近平的体育发展思想
8.4 习近平对毛泽东及体育思想的继承
9 《体育之研究》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9.1 学校体育的认识
9.2 近现代体育的观点
9.2.1 近代的体育观点
9.2.2 现代的体育观点
9.3 学校体育存在的弊端
9.4 为师者注意事项
9.5 劳逸结合的重要性
9.5.1 体育方向学生与非体育方向学生的差异
9.5.2 《体育之研究》的灵活运用
9.5.3 正确合理方式运用
9.6 小孩子的教育方法
9.6.1 《差等生》的故事与孩子的发展
9.6.2 《差等生》对我们的影响及作用
10 中华民族体育建国以来的发展
10.1 中华民族体育的认识
10.2 中华民族体育的作用
10.3 中华民族体育的发展现状
10.4 中华民族体育的发展方向
10.5 中华民族体育的评价
11 《体育之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11.1 对中国体育的影响和启示
11.1.1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和启示
11.1.2 对中华民族体育的影响和启示
11.2 对新时代青年的影响和启示
11.2.1 要牢固树立远大志向
11.2.2 要有坚韧不拔的恒心
11.2.3 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11.2.4 要树立勇于担当精神
12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中国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概念[J]. 李庆兵.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10)
[2]论竞技体育亮剑精神[J]. 栾永鑫. 当代体育科技. 2019(18)
[3]浅谈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J]. 沈永贵. 当代体育科技. 2018(35)
[4]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 王广虎,冉学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12)
[5]《军事体育训练大纲》施行背景下院校军事体育训练的作用和发展策略研究[J]. 田东,徐盛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12)
[6]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当代价值研究[J]. 吴佩玲,王好.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9)
[7]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生的精神世界分析[J]. 杨晓玉. 中国民族博览. 2018(10)
[8]从天时地利人和看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井冈山[J]. 邱明.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05)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健康中国的体育思想:释义、源起与意义[J]. 程文广.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09)
[10]知青经历与习近平治国理政品格的熔铸——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说开去[J]. 阮博. 中国青年研究. 2018(09)
本文编号:3345909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2 青年毛泽东与《体育之研究》简介
2.1 青年毛泽东简介
2.2 《体育之研究》介绍
3 国内外研究概况与趋势
3.1 国内外对毛泽东的研究概况
3.2 国内外对《毛泽东传》的研究概况
3.3 中国对《体育之研究》的研究概况
3.3.1 精神人物的影响
3.3.2 目的、意义与原则
3.4 外国对《体育之研究》的研究概况
4 《体育之研究》的历史背景
4.1 《体育之研究》缘何产生
4.2 从毛泽东读第一师范谈《体育之研究》的产生
4.2.1 毛泽东的五年一师生活
4.2.2 毛泽东的学习观
4.2.3 毛泽东的体育观
4.3 杨昌济对《体育之研究》的影响
4.3.1 杨昌济的体育思想
4.3.2 杨昌济体育思想对《体育之研究》的影响
4.4 曾国藩对《体育之研究》的影响
4.4.1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4.4.2 曾国藩的养生观点
4.4.3 曾国藩的体育观点
4.5 毛泽东的两位校长
4.5.1 两位校长的性格特点
4.5.2 毛泽东与孔昭绶的学术思想交流
4.5.3 毛泽东与张干的学术思想交流
4.5.4 两位校长的专业与研究
5 《体育之研究》的思想内涵
5.1 《体育之研究》的中心思想
5.1.1 释体育
5.1.2 体育占吾人第一位置
5.1.3 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
5.1.4 体育之效
5.1.5 不好运动之原因
5.1.6 运动之方法贵少
5.1.7 运动应注意之项
5.1.8 运动一得之商榷
5.2 毛泽东的体育爱好启示
5.2.1 毛泽东登岳麓山
5.2.2 毛泽东登井冈山
5.2.3 毛泽东登北高峰五云山
5.2.4 登山与身体健康
5.2.5 毛泽东的游泳爱好
5.2.6 游泳与身体健康
5.3 《体育之研究》思想的多角度评价
5.3.1 毛泽东自身的角度
5.3.2 阅读者的角度
6 《体育之研究》发表的一百周年
6.1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意义
6.1.1 中华民族体育的精神文化
6.1.2 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启蒙
6.1.3 跨时代的价值取向
6.2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价值
6.2.1 理论实践相连于民族兴亡
6.2.2 近代科学的观点
6.2.3 以三育并重为学校教育之本
6.2.4 《体育之研究》推动了中国体育的发展
6.2.5 科学发展观的雏形
6.3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内涵
6.3.1 “磨励以待日本”是《体育之研究》的主题思想
6.3.2 《体育之研究》是继前人拯救民族危机之后的心声
6.3.3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走向革命事业的敲门砖
6.3.4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体育实践的收获
6.4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影响
6.4.1 青年毛泽东对当代的影响
6.4.2 《体育之研究》内容的影响
7 《体育之研究》与重要人物的影响
7.1 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
7.1.1 毛泽东与蔡和森
7.1.2 毛泽东与萧子升
7.1.3 毛泽东与易昌陶
7.1.4 毛泽东与贺果
7.1.5 毛泽东与萧三
7.1.6 毛泽东与罗学瓒
7.1.7 毛泽东与张昆弟
7.1.8 毛泽东与张国基
7.1.9 毛泽东与周世钊
7.2 新中国体育的发展
7.2.1 军事体育的概念
7.2.2 贺龙元帅的军事体育思想及贡献
7.2.3 刘伯承元帅军事思想与中国体育的联系
7.2.4 军事体育与军事教育评价
7.3 中国其他领导人的体育思想及贡献
7.3.1 周恩来的体育思想贡献
7.3.2 邓小平的体育思想贡献
7.3.3 其他领导人的体育思想贡献
8 习近平的体育观点与思想
8.1 习近平的强军思想
8.1.1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8.1.2 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8.2 习近平的体育观点
8.2.1 习近平对中国体育的认识
8.2.2 习近平谈“三大球”
8.3 习近平的体育思想
8.3.1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8.3.2 习近平在正定
8.3.3 习近平的体育发展思想
8.4 习近平对毛泽东及体育思想的继承
9 《体育之研究》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9.1 学校体育的认识
9.2 近现代体育的观点
9.2.1 近代的体育观点
9.2.2 现代的体育观点
9.3 学校体育存在的弊端
9.4 为师者注意事项
9.5 劳逸结合的重要性
9.5.1 体育方向学生与非体育方向学生的差异
9.5.2 《体育之研究》的灵活运用
9.5.3 正确合理方式运用
9.6 小孩子的教育方法
9.6.1 《差等生》的故事与孩子的发展
9.6.2 《差等生》对我们的影响及作用
10 中华民族体育建国以来的发展
10.1 中华民族体育的认识
10.2 中华民族体育的作用
10.3 中华民族体育的发展现状
10.4 中华民族体育的发展方向
10.5 中华民族体育的评价
11 《体育之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11.1 对中国体育的影响和启示
11.1.1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和启示
11.1.2 对中华民族体育的影响和启示
11.2 对新时代青年的影响和启示
11.2.1 要牢固树立远大志向
11.2.2 要有坚韧不拔的恒心
11.2.3 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11.2.4 要树立勇于担当精神
12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中国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概念[J]. 李庆兵.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10)
[2]论竞技体育亮剑精神[J]. 栾永鑫. 当代体育科技. 2019(18)
[3]浅谈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J]. 沈永贵. 当代体育科技. 2018(35)
[4]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 王广虎,冉学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12)
[5]《军事体育训练大纲》施行背景下院校军事体育训练的作用和发展策略研究[J]. 田东,徐盛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12)
[6]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当代价值研究[J]. 吴佩玲,王好.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9)
[7]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生的精神世界分析[J]. 杨晓玉. 中国民族博览. 2018(10)
[8]从天时地利人和看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井冈山[J]. 邱明.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05)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健康中国的体育思想:释义、源起与意义[J]. 程文广.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09)
[10]知青经历与习近平治国理政品格的熔铸——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说开去[J]. 阮博. 中国青年研究. 2018(09)
本文编号:3345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4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