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梧武术实践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李经梧武术实践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李经梧(1912年-1997年,山东掖县人),著名太极拳技击家、太极拳医疗家、太极拳教育家,是北戴河太极拳的开拓者。太极拳作为武术中一种特殊的拳种越来越被世界所重视,尤其是解放以后,武术的功用由技击为主逐渐转向以健身为主,李经梧本身的武术实践是顺应时代转型的一个范例。李经梧以北戴河为基础,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普及太极拳的师资和骨干,为中华武术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留下一些拳论与拳照,然而目前还没有人对李经梧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李经梧武术实践的生活时代背景、自身的学习经历、对太极拳套路演练和实战技击的理论与实践、创立太极内功并将太极拳与太极内功结合运用于医学临床,武德修养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对李经梧整个的武术实践过程进行搜集、分析、归纳判断、总结和提炼,探讨其对中国武术事业的贡献。通过对李经梧武术实践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李经梧青少年时期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中,由于体弱患病而习武,机缘巧合学会了武术秘宗拳,身体渐渐康复,同时也练就了一身武艺。切身的体验让他对武术的医疗与防身的功用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来到北京学习太极拳,当年的北京正是太极拳盛极一时的时期,他有机会接触到诸多的太极拳名家,并将陈、杨、吴、孙四家太极拳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练拳风格,他也是将赵铁庵的拳架风格保留最完整的传人。解放初期,体育健身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提倡,李经梧参加制定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和八十八式太极拳,顺应了时代变迁的需要,也为国家推广普及太极拳健身的事业做出贡献,太极拳在国外也得到很好地发展。李经梧创编的太极内功在1959年北戴河气功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并于1960年公诸于世,对太极拳的健身修炼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他还将太极拳、中医的针灸、推拿与太极内功结合运用于职工疗养,将太极内功的劲法灵活的运用于正骨推拿中,治疗多种慢性病、腰间盘突出症等。李经梧身怀绝技,武医结合,名扬国外。通过对一系列的调查访问与文献比照,笔者也了解到许多关于李经梧武术历史的一些真相。这是一位具有浓烈爱国情怀的普通人,是具备良好武德修养的长者,他有宽阔的胸襟,兼容并包,博采众长而又独具特色。他对太极拳推手有独到之处,在太极拳推手中他对听劲、化劲的领悟独辟蹊径。他的太极内功与养生,在北戴河疗养院中也留下珍贵的经验。他是一个对太极拳具备很高造诣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他的武术实践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关键词】:李经梧 武术经历 太极拳 武医结合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2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9
- 1.2 选题依据9-12
- 1.2.1 当代太极拳的普及背景9-10
- 1.2.2 武术从技击向健身的转变中,,李经梧的贡献10
- 1.2.3 口述历史研究逐步引入到武术研究中10-12
- 第2章 研究方法12-13
- 2.1 文献资料法12
- 2.2 访谈法12
- 2.3 逻辑分析法12-13
- 第3章 目前的有关研究现状13-17
- 3.1 对当代武术名家研究的相关文献13-15
- 3.2 对李经梧研究的相关文献15-17
- 第4章 李经梧武术实践的社会背景17-21
- 4.1 李经梧武术实践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17-18
- 4.2 李经梧武术实践的经历18-21
- 第5章 对太极拳套路演练与实战技击的理解与实践21-27
- 5.1 融陈、杨、吴、孙四家拳技于一体,德艺双馨21-25
- 5.1.1 太极拳的发展及李经梧融四家太极拳之所长21-22
- 5.1.2 李经梧对太极拳演练的认识和要求22-23
- 5.1.3 李经梧对太极拳技击的理解与认识23-24
- 5.1.4 李经梧武德的体现24-25
- 5.2 对抽丝劲、缠丝劲、螺旋劲的独到见解25-27
- 第6章 太极拳医疗的理论与实践27-34
- 6.1 创立太极内功功法27-29
- 6.1.1 李经梧太极内功的特点27-28
- 6.1.2 李经梧“太极内功”及名称的由来28-29
- 6.2 将太极内功运用于医学临床的实践29-34
- 6.2.1 太极拳、太极内功的治病原理29-31
- 6.2.2 典型病例分析31-34
- 第7章 结论34-36
- 7.1 脚踏实地,坚持不懈34
- 7.2 博采众长,融为一体34-35
- 7.3 躬行传教,恩泽后人35-36
- 致谢36-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录40-42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月晨,丛燕,付玉坤,丁东升,孙玲,郄捍烈;从山东省大学生武术节试探高校武术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0年02期
2 王新华,崔喜灿;谈如何培养少儿的武术兴趣[J];辽宁体育科技;2000年05期
3 刘同为,王震,丁丽萍;论21世纪武术发展的战略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郝士儒;浅谈武术的普及和发展[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5 王少军;传统武术发展趋议[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范继军;武术赛场萧条的原因及对策[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7 蔡宝忠;武术发展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趋势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刘和臣,张燕;对中国“武术”名词定论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1年06期
9 李素喜;浅谈培育和拓展武术市场[J];成都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10 胡秀娟,石运佳;武术科研发展战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玉成;郭玉亭;邱丕相;;武术传播的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茂林;姜明;孙红梅;;21世纪武术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3 郭玉成;郭玉亭;邱丕相;;武术传播的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张厚福;张春燕;钟明宝;;武术的知识产权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守靖;;从文化学视角看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郭玉成;;论“2008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期间的武术传播[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颜秉峰;李成银;陈寿忠;;2008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李成银;张银行;;关于北京奥运会期间武术的宣传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王林;虞定海;;北京奥运会期间武术传播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林志刚;周士菊;;关于开发2008奥运武术旅游资源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博文 敬阳;旁观2003传统武术大赛[N];中国体育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蒋亚明;传统赛事促进武术普及[N];中国体育报;2011年
3 记者 蒋亚明;大力推进武术社会化[N];中国体育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蒋亚明;抓住试点契机 展示武术魅力[N];中国体育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冯新生;武术旅游,风起云涌壮山河[N];中国旅游报;2005年
6 邓祥国;知名武术教练的精彩人生[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7 郭同鹏;李正虎:痴情武术不言悔[N];平凉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郑红深 薛原;东亚运有助武术推广[N];人民日报;2001年
9 劳王;北京武术赛事多[N];人民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王静;武术进一步走向世界[N];中国体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论武术休闲及其市场拓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2 梅秀南;中国传统武术对越南传统武术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马文友;中国武术的审美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4 刘鹏;西棍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5 吴攀文;武术DNA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6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温搏;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印东;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刘祖辉;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航;从武术传播的方式特点看武术的发展[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2 吴应广;对长沙市高校学生课外武术锻炼态度的调查与归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梁文钢;论视频播客在武术传播中的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4 李志强;湖南省武术市场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胡敏;江苏省传统武术竞赛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发展对策[D];扬州大学;2010年
6 汤俊波;山东传统武术“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设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红艳;论传统武术发展的思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吕梅;关系营销学视角下的武术市场化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宿宁;山东省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会军;甘肃省天水市农村武术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李经梧武术实践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