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清朝满族八旗骑射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2 08:18
  满族的先民女真人兴起于中国东北部的白山黑水之间,由于生产、生活方式及战争的需要,女真族形成了牛录制度,牛录制度是满族八旗制度的雏形,也是清朝满族精于骑射、崇尚武力的民族品格的形成基础。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位帝王的武力扩张,女真族中的建州女真从一个偏居东北一隅的落后部落,成为东北广袤大地的统治者,建立了强大的后金政权,为其后世继任者问鼎中原,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清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清朝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八旗将士的骑射技能,并将其提升到了国家社稷安危的高度。民族习俗的影响加之统治者的重视,使得清代八旗将士的骑射已经不单是一种军事技能,而是升华为一种特定群体的优秀文化,即八旗骑射文化,进而形成一种民族的精神,使之成为有清一代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精神、物质、制度三个层面对清朝八旗骑射文化的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进行梳理和研究,并总结其总体特征与发展意义以期对八旗骑射文化能够做出总体的把握和认识。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为:一、清朝满族八旗骑射文化的初步形成,这一部分主要概述清朝满族八旗骑射文化萌生与...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清朝满族八旗骑射文化研究


弓①(二)箭的制作

盔甲


蓝锻缘,里为黄线包裹钢片。皇太极身穿的蓝缎面绣龙铁叶盜甲裳式,上衣附着等距离的银钉。蓝缎缘式盔甲,盔甲的里面采用古,上面固定长 10 厘米宽 7 厘米的钢片。两袖以钢片连缀接成,每重固定。左右护腋,内均附着钢片。所以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主防御武器的侵入,盔甲略显得沉着笨重。到乾隆皇帝时期,盔甲进盔里面的钢铁去掉,改造成牛皮胎髤黑漆式样。乾隆二十一年钦定“八旗额设铁盔铁甲,将三分之一改造绵甲二万件,收贮备用。另绸面金钉盔甲一万八千余副,以备大阅合操之用。”①采用将八旗盔面制造,主要将其改成穿戴轻巧灵活实用的绵甲。这样在作战时可防兼备。清朝正红旗骑兵使用的是布面甲。清朝中期以后,热火器在战争中加,八旗兵曾经装备的重型铠甲已经不能有效防御火器的伤害,为段的转变,乾隆时期对八旗将士的铠甲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种铠为甲面,在胸、腹等要害部位嵌入铁片,既轻便又比较灵活,还可轻热兵器的伤害,且做工简单节约材料。这种兼具实用性和经济性成为了八旗军的制式装备,广泛用于装备八旗军队。

弘历


图 3-4 弘历射猎图①第三节 清朝满族八旗骑射精神文化一、尚武精神本文所论述的“尚武精神”是满族先民在常年的行师围猎中以骑射、武功为而形成的一种民族进取精神。清朝统治者认为本民族如果没有了尚武精神必将落后于这个时代。满族人意识到为了能更好的将辽阔的土地,以及数以亿计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管理,只单纯的靠武力是不够的,必须突显出本族文化的特色。所以满族人非常重视尚武精神。满族八旗子弟不仅仅通过科举考试形式选拔做官,还可以通过尚武的形式进行选拔做官。并且八旗子弟可以直接通过国语骑射设置的考试科目来考取笔帖式、中书、郎中。等一些职位,再通过这些官职逐步的晋升。清代历代皇帝强调“满洲乃国家根本”让八旗子弟学习满语骑射,在文儒考试中还特意添加骑射的内容强化满族的尚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让自己的民族不要忘本避免被汉化。满族尚武主要表现在皇太极、顺治、康熙、乾隆等时期。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满文老档》看清入关前满族宫廷体育[J]. 隋东旭.  体育文化导刊. 2018(04)
[2]略论乾隆帝讲习骑射[J]. 李俊,杨永康.  晋阳学刊. 2018(02)
[3]满族入关后骑射文化变迁刍议[J]. 关锐.  满语研究. 2017(01)
[4]骑射开国 武功守成——清朝宫廷制作的精美兵器[J]. 李理.  文物天地. 2017(03)
[5]清末武举制度衰落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研究[J]. 张祺航.  武术研究. 2017(01)
[6]清代八旗官学教育制度探究[J]. 安萍,甘永涛.  民族论坛. 2016(06)
[7]清朝“弓马骑射”的武术文化解读与启示[J]. 朱君,孟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
[8]从“国语”和“骑射”的演变探究满汉文化的融合[J]. 周天超.  学理论. 2015(36)
[9]试析清朝晚期传统体育走向衰落的原因[J]. 张枝尚,沈玉梅.  体育文化导刊. 2014(11)
[10]马、骑射与满族人[J]. 沈一民.  紫禁城. 2014(01)

博士论文
[1]清代八旗马政研究[D]. 苏亮.中央民族大学 2012
[2]清代“国语骑射”政策研究[D]. 刘彦臣.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满族骑射文化变迁研究[D]. 关锐.黑龙江大学 2018
[2]基于形象识别系统理论的满族骑射文化传承研究[D]. 聂操.吉林大学 2017
[3]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艺术特征[D]. 许亭.新疆师范大学 2015
[4]清代木兰秋狝研究[D]. 李伟.辽宁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78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78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e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