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前锋队员与对手攻防技术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4 04:26
  第27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于2013年8月11日在在菲律宾马尼拉落下帷幕,在比赛中,中国男篮的队员们表现低迷,攻防缓慢,先后输给了前四强中的韩国、伊朗和中华台北男篮,曾经亚洲男篮霸主的标签已不复存在。中国队取得了自1975以来最差战绩——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第五名,同时没有获得直通2014年世界杯的比赛资格。中国队在马尼拉输给韩国,伊朗和中华台北,未能晋级半决赛看似偶然的,但是一系列的数据告诉我们,这支男子篮球队失去了两届亚洲锦标赛奖牌并不是偶然的。中国男子篮球队在本届锦标赛中表现出的整体技能和精神风貌的水平让人很不满意,通过数据分析,中国男篮在亚洲篮球领域中的地位已经动摇,亚洲男篮霸主的地位已经不再是中国队。与此同时,西亚篮球队在本届锦标赛的表现很出色,他们很好的发挥了技战术水平,充分利用其队员技术全面、身材高大的特点,在比赛中表现出战术上的默契性和流畅性,发挥了顽强的作战精神,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高超的篮球的战术和技术储备,同时也促成了亚洲男篮新格局的形成。本文通过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失败的所有比赛,结合亚洲篮联提供的比赛数据,以双方前锋队员的技术统计为依据,文献资料法和... 

【文章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拟解决的问题和创新性
    1.4 文献综述
        1.4.1 中国男篮攻防能力
        1.4.2 中国男篮个别位置攻防技术
        1.4.3 篮球攻防技术的发展
        1.4.4 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录像观察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男篮前锋队员与对手进攻技术的比较研究。
        3.1.1 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前锋队员进攻技术的特征
        3.1.2 27届亚锦赛前四强中中国男篮三个对手前锋队员进攻技术的特征
        3.1.3 中国男篮前锋队员与对手进攻技术的对比分析
    3.2 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前锋队员与对手防守技术的比较研究
        3.2.1 中国男篮前锋队员防守技术的特征
        3.2.2 27届亚锦赛前四强中中国男篮的三个对手防守技术的特征
        3.2.3 中国男篮前锋队员与对手防守技术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男篮与西亚三强的实力对比分析——第25届男篮亚锦赛侧记[J]. 刘波,杨伟.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9(04)
[2]从篮球技术数据视角探析第25届亚锦赛我国球员比赛情况[J]. 王越锋.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09(09)
[3]对第25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失利因素的分析与研究[J]. 李洪国.  考试周刊. 2009(36)
[4]从第十五届男篮世锦赛看中国男篮的差距[J]. 周斌.  科技信息. 2008(28)
[5]从男篮世锦赛看中国男篮攻防技战术的差距[J]. 赵军,杨秉龙.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6]从2007年男篮亚锦赛解读中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尹干闽.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8(02)
[7]从2006年世界男篮锦标赛探析中国男篮的差距[J]. 边洪明,刘芹芹.  中国西部科技. 2007(20)
[8]中国男篮后卫与世界强队后卫攻守能力比较——从后卫角度析中国男篮世锦赛失利原因[J]. 王颖,蒲章超.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12)
[9]从第十五届男篮世锦赛看中国男篮现状及对策[J]. 张赐东.  龙岩学院学报. 2007(06)
[10]从2006年第十五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看中国男篮的差距[J]. 邱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硕士论文
[1]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研究[D]. 刘建民.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在攻守转换中技术指标的比较分析[D]. 张占磊.武汉体育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382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382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